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覆水难收

覆水难收

春秋楚.鹖冠子《鹖冠子》:“太公(周姜尚,又名吕尚、太公望,俗称姜太公)即封齐侯,道过前妻,再拜求合(妻求复婚),公取盆水覆地,令收之,惟得少泥。公曰:‘谁言离更合,覆水定难收’。”晋.王嘉《拾遗记》,宋.王楙《野客丛书》卷二八,清.王仁俊《类林》亦辑此事。

姜太公贫困时,妻子马氏不安于贫贱而离去。太公扶助武王灭殷后,封为齐侯,声名贵显,马氏又要求复婚。太公取水泼地,令她收取,覆水既然不可全收,婚姻既离便不可复合。

后以此常比喻夫妻离而难合,又引伸喻指事既成而无可挽回。

唐.骆宾王《艳情代郭氏赠卢照邻》诗:“情知唾井终无理,情知覆水也难收。”


主谓 泼出去的水,无法再收回。比喻事情已成定局,难以挽回。《天雨花》:“维明笑道:‘他原是我的妻子,只因嫁了吴谋,如今是~了。’”△多用于情状方面。 →木已成舟 ↔未定之天 破镜重圆。也作“反水不收”、“覆水不收”、“马前泼水”、“买臣覆水”、“泼水难收”、“水覆难收”。


【典源】 《后汉书·何进传》:“ (何)苗谓 (何) 进曰:‘始共从南阳来。俱以贫贱,依省内以致贵富。国家之事,亦何容易! 覆水不可收。宜深思之,且与省内和也。’”宋·王楙《野客丛书》卷二十八:“姜太公妻马氏,不堪其贫而去,及太公既贵再来,太公取一壶水倾于地,令妻收之。乃语之曰:‘若言离更合,覆水定难收。’”

【今译】 后汉何进,南阳人,其妹入选进宫,封为贵人,后又立为皇后,何进也身居高位。何进拥兵反对宦官专权,其弟何苗劝他说“我们当初从南阳家乡来,都很贫贱,靠朝廷才得到今天的富贵荣华。国家大事,谈何容易! 泼出去的水就收不回来了。你应该深思,与宫内和睦相处才是。”传说姜太公的妻子马氏,由于不堪贫贱而离开了他。等到姜太公富贵了,她又来要求恢复夫妻关系。姜太公于是把一壶水倒在地上,让马氏把水收起来,对她说:“你要想重归于好,那就如倒在地上的水难以收回一样。”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事情已成定局,难以挽回;或形容夫妇离异难以重圆。

【典形】 覆水、覆水难重荐、覆水难收、难收水、水覆难收。

【示例】

〔覆水〕 宋·苏轼《芙蓉城》:“一朝覆水不返瓶,罗巾别泪空荧荧。”

〔覆水难重荐〕 唐·徐惠 《长门怨》:“颓思今已矣,覆水难重荐。”

〔覆水难收〕 唐·骆宾王《艳情代郭氏赠卢照邻》:“情知唾井终无理,情知覆水也难收。”

〔难收水〕 唐·刘禹锡《怀妓》:“金盆已覆难收水,玉轸长抛不续弦。”

〔水覆难收〕 唐·李白《妾薄命》“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


【词语覆水难收】  成语:覆水难收汉语词典:覆水难收

猜你喜欢

  • 蹄筌

    源见“得鱼忘荃”。指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或反映事物的迹象。《宋书.谢灵运传》:“磻弋靡用,蹄筌谁施?”南朝 陈姚最《〈续画品〉序》:“自非渊识博见,熟究精粗,摈落蹄筌,方穷至理。”【词语蹄筌】   汉

  • 戏马会

    《文选》卷二十南朝宋.谢宣远(瞻)《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唐.李善注:“萧子显《齐书》曰:‘宋武帝为宋公,在彭城,九日,出项羽戏马台,至今相承以为旧准。’沈约《宋书》曰:‘孔靖,字季恭,宋台初建,

  • 触类旁通

    《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又《乾》:“六爻发挥,旁通情也。”后以“触类旁通”谓掌握了某一事物的规律,就能推知同类事物。清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触类旁通,启发实多。”朱自清《“海阔

  • 姑射神人

    传说中的神仙。《庄子.逍遥游》:“藐姑射( ㄧㄝˋ yè 液)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淖( ㄔㄨㄛˋ chuò 龊)约:柔弱而美好的样子。比喻女子的美貌,偏正 姑射,山名。

  • 断鳌搘四柱

    源见“女娲补天”。比喻匡扶社稷,勋业宏伟。唐李商隐《寄太原卢司空三十韵》:“断鳌搘四柱,卓马济三灵。”

  • 金莲

    源见“金莲步”。指女子娇媚动人的步态。唐李商隐《南朝》诗:“谁言琼树朝朝见,不及金莲步步来。”亦指女子的纤足。唐吴融《和韩致光侍郎无题》之二:“玉箸和妆裛,金莲逐步新。”《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 狎鸥

    源见“鸥鹭忘机”。指隐逸。南朝 梁任昉《别萧咨议》诗:“傥有关外驿,聊访狎鸥渚。”【词语狎鸥】   汉语大词典:狎鸥

  • 苞匦

    《尚书.夏书.禹贡》:“三邦底贡厥名,包匦菁茅。”“苞匦”的意思是用匣子包装。据《尚书》载,古代荆州一带有用匣子包装青茅(以之滤洒)进贡之习。后以“苞匦”代指贡物。唐.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

  • 病相如

    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常有消渴疾。”又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长卿(相如字)素有消渴疾,及还成都,悦文君之色,遂以发痼疾。”后因以“病相如”比喻多病多愁的文人才子。

  • 罩碧纱

    同“护碧纱”。唐李洞《和曹监春晴见寄》:“功成名著扁舟去,愁睹前题罩碧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