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坐井观天”。指眼界狭小、见识有限的讥讽。明袁宏道《狂言别集.寄友人》:“书至此,忽念粤西之行,饱看万里奇山,于卷石何有?断不免坐井之诮矣。”
同“贫非病”。宋苏轼《次韵答章传道见赠》:“嗟我昔少年,守道贫非疚。”
同“遗簪堕珥”。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十七出:“清晓,侍婢不惜千金,相呼斗百草。遗珥堕簪,蹙着秋千,不禁笑语声高。”见“遗簪堕珥”。宋·无名氏《张协状元》17出:“~,蹙着秋千,不禁笑语声高。”【词
汉应劭《风俗通.正失.叶令祠》:“俗说孝明帝时,尚书郎河东王乔迁为叶(亦作邺)令。乔有神术,每月朔常诣台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候望之,言其临至时,常有双凫从东南飞来。因伏伺见凫,举罗,但得
唐岑参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后因以“歌白雪”喻指送别。宋刘辰翁《水调歌头.和马观复石头渡寄韵》词:“行过石头旧渡,旧别忽经怀。不得与之语,日夕独持杯。调《绿水》,歌《白雪》,有心哉!”
源见“鲛人泣珠”。又南朝 梁任昉《述异记》卷上:“南海有龙绡宫,泉先织绡之处。”因以“龙绡”指传说中鲛人所织的丝织品。唐韦应物《鼋头山神女歌》:“阴深灵气静凝美,的砾龙绡杂琼珮。”亦比喻薄如鲛绡之物。
《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九年,始皇东游。……登之罘,刻石。……旋,遂之琅玡,道上党入。”“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刻碣石门。坏城郭,决通堤防。”秦始皇于三十二年,东巡到碣石,
《汉书.高帝纪》:“八年春三月,令爵非公乘以上,毋得冠刘氏冠。”“刘氏冠”,汉高祖刘邦担任亭长时,曾以竹皮为冠,后时常戴之,时称“刘氏冠”。后因以“戴刘冠”为享受比较高等爵位的典故。宋.杨亿《旧将》诗
源见“金针”。又金元好问《论诗》诗有“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句,后因以“鸳针”指技艺的诀窍。清赵翼《奴才陆喜善蒸鸭子才食而甘之命其庖人用门生帖拜喜为师遂授法而去戏调子才》诗:“古人擅绝技,专
源见“梅花妆”。形容梅花俏丽。清赵翼《题谢蕴山观察种梅图》诗:“粉额寿阳点,翠羽罗浮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