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修治仁义礼乐的政教招徕他们。 古代儒家强调用“文德”招徕远人,而不诉诸武力。语出《论语.季氏》:“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北魏.高闾《请筑长城表》:“臣闻为国之道,其要有五:一曰文德,二曰武功,三曰法度,四曰防固,五曰刑赏。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荒狡放命,是播武功以威之;民未知战,则制法度以齐之;暴敌轻侵,则设防固以御之;临事制胜,则明刑赏以劝之。”
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修治仁义礼乐的政教招徕他们。 古代儒家强调用“文德”招徕远人,而不诉诸武力。语出《论语.季氏》:“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北魏.高闾《请筑长城表》:“臣闻为国之道,其要有五:一曰文德,二曰武功,三曰法度,四曰防固,五曰刑赏。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荒狡放命,是播武功以威之;民未知战,则制法度以齐之;暴敌轻侵,则设防固以御之;临事制胜,则明刑赏以劝之。”
传说一位教书先生把《论语》“郁郁乎文哉”五字错读成“都都平丈我”。 后因用作嘲人读别字的故实。语出宋.赵与时《宾退录》卷六:“世传俚语,谓假儒不识字者,以《论语》授徒,读‘郁郁乎文哉’作‘都都平丈我
《仪礼.既夕礼》:“居倚庐,寝苫枕块。”苫:草垫子。块:土块。睡在草垫上,枕着土块。古代宗法制度下所规定的居父母丧的礼节。唐.刘禹锡《唐故邠宁节度使史公神道碑》:“迎柩于路,仰天长号,因葬于洛阳之邙山
源见“渭滨垂钓”。谓贤才待用,欲展治国宏图。唐罗隐《题磻溪垂钓图》诗:“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知?”
鸣鼓:击鼓。 指大张旗鼓地进行谴责或声讨。语出《论语.先进》:“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精华》:“故鸣鼓而攻之,朱丝而胁之,为其不义也。”郭沫若《儿童文学之管
同“黄公酒垆”。唐温庭筠《寄卢生》诗:“他年犹拟金貂换,寄语黄公旧酒垆。”【词语黄公旧酒垆】 汉语大词典:黄公旧酒垆
《晋书.王羲之传》:“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永和九年春,晋代文学家、大书法家王羲
《文选.李陵.答苏武书》:“丁年奉使,皓首而归。”李善注:“丁年,谓丁壮之年也。”按《史记.律书》:“丁者,言万物之丁壮也。”故丁年为丁壮之年,李善注即据此。又称成年的男子为“丁男”,成年的女子为“丁
《后汉书.崔寔传》:“灵帝时,开鸿都门榜卖官爵,公卿州郡下至黄绶各有差。”《陈书.袁宪传》:“时生徒对策,多行贿赂,文豪请具束脩,君正曰:‘我岂能用钱为儿买第耶?’”后因以“鸿都买第”泛指买官行贿。清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宣子杀箕遗……羊舌虎、叔罴,囚伯华、叔向、籍偃。人谓叔向曰:‘子离于罪,其为不知乎?’”“晋侯问叔向之罪于乐王鲋,对曰:‘不弃其亲,其有焉。’”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范宣子怀疑栾盈
《西京杂记》卷三:“高祖初入咸阳宫,周行库府……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硋;人有疾病在内,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