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铁冠

铁冠

秦汉时期,御史大夫是仅次于丞相的行政长官,主要职责是监察、执法。御史等执法者佩戴法冠,冠以铁为柱,故称铁冠。西汉宣帝时,京兆尹张敞的弟弟张武被任命为梁王相。当时梁王骄横,梁地依仗权势横行不法的人很多,以难治理闻名。张敞问弟弟:“你担任梁相,准备怎样治理呢?”张武对哥哥很敬畏,谦虚地没有回答。张敞派手下官吏送张武到函谷关,嘱咐官吏自己去询问张武。张武回答说:“驾驭狡黠的马,要用上好的马具、马鞭;在梁国大都,官吏百姓都生活困苦衰败,应当任用头戴铁冠的御史去严肃法纪,使社会安定。”后因以“铁冠”作为御史的代称。

【出典】:

汉书》卷76《张敞传》3226页:“初,敞为京兆尹,而敞弟武拜为梁相。是时梁王骄贵,民多豪强,号为难治。敞问武:‘欲何以治梁?’武敬惮兄,谦不肯言。敞使吏送至关,戒吏自问武。武应曰:‘驭黠马者利其衔策,梁国大都,吏民凋敝,且当以柱后惠文弹治之耳。’秦时狱法吏冠柱后惠文,武意欲以刑法治梁。”应劭注曰:“柱后,以铁为柱,今法冠是也,一名惠文冠。”晋灼注曰:“《汉注》法冠也,一号柱后惠文,以裹铁柱卷。秦制执法服,今御吏服之。”

【例句】:

唐·张说《送王尚一严嶷二御史赴司马都督军》:“将行司马令,助以铁冠威。” 唐·李白《赠潘侍御论钱少阳》:“绣衣柱史何昂藏,铁冠白笔横秋霜。” 唐·岑参《送魏升卿擢第归东都》:“将军金印亸紫授,御史铁冠重绣衣。” 唐·戴叔伦《抚州被推昭雪答陆太祝三首》之3:“已对铁冠穷事本,不知廷狱含冤无。” 唐·刘长卿《奉使鄂渚至乌江道中作》:“沧埇不复恋鱼竿,白发那堪戴铁冠。” 唐·权德舆《洲桥达奚四于十九陈大三侍御夜宴叙各赋二韵》:“满树铁冠琼树枝,樽前烛下心相知。” 明·王鏊《赠梁都宪巡抚四川》:“赤甲白盐雄作镇,铁冠绣斧凛先声。”


【词语铁冠】   汉语词典:铁冠

猜你喜欢

  • 车书

    源见“书同文,车同轨”。本指天下一统,制度划一。后引申指国家的文物制度;亦指推行文物制度。唐杜甫《题桃树》诗:“寡妻群盗非今日,天下车书已一家。”宋 李杲卿《孟邦雄墓志》:“朝廷得以车书陇右,开拓巴

  • 忧集孝璋

    《三国志.吴书.孙韶传》:“初,孙权杀吴郡太守盛宪。”南朝宋.裴松之注引《会稽典录》:“宪与少府孔融善,融忧其不免祸,乃与曹公书曰:‘……海内知识,零落殆尽,唯会稽盛孝璋尚存。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

  • 嬴博之哀

    《礼记.檀弓下》:“延陵季子适齐,于其反也,其长子死,葬于嬴 博之间。”嬴与博,春秋时齐二邑名。吴季札葬子于其间。后用“嬴博之哀”为死葬异乡之典。晋潘岳《伤弱子辞》:“壬寅次于新安之千秋亭,甲辰而弱子

  • 照雪

    源见“孙康映雪”。谓勤学苦读。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古人勤学,有握锥、投斧、照雪、聚萤。”【词语照雪】   汉语大词典:照雪

  • 绿林豪杰

    同“绿林豪客”。清李渔《玉搔头.逼氛》:“我如今以诛讨二贼为名,有谁人道我的不是,又喜得有两个绿林豪杰率众来归,要助我力图大事。”见“绿林好汉”。清·李渔《玉搔头·逼氛》:“我如今以诛讨二贼为名,有谁

  • 一举三反

    同“一隅三反”。《轰天雷》十四回:“私者公之析言,公者私之积名,要之一举三反,可以觇夫索西谛矣。”并列 举一反三,形容善于判断推理。语本《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轰天雷》14回

  • 囊中之锥

    见“锥处囊中”。

  • 亡羊之叹

    追找亡羊而遇歧路,不知该向何方,因发出叹息。《列子.说符》:“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曰:‘获羊乎?’曰:‘亡之矣。’

  • 碧山学士

    唐杜甫《题柏学士茅屋》诗:“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身宕居。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后因以“碧山学士”指隐士。宋李祁《鹊桥仙》词:“碧山学士,云房娇小,须要五湖同去。”

  • 挟妓东山

    同“东山携妓”。清袁枚《卮言》诗之三:“谢安游江左,挟妓东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