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频移革带

频移革带

源见“沈约瘦”。形容身体日益消瘦。清蒲松龄《为毕振叔和韩履生启》:“若小儿贫如南阮,聊晒犊裩;瘦似清郎,频移革带。”


猜你喜欢

  • 无名死

    《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孔子认为人死后如果声名不被世所称道,那将是很遗憾的事。因为它表明死者生前无有建树。后用为哀叹事业不就之典。唐.白居易《初入峡有感》:“常恐不才身,

  • 祖逖誓江

    同“祖生击楫”。元顾瑛《可诗斋以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平声字分韵得方字》:“祖逖誓江期复晋,董徽仗节乐还乡。”

  • 听法龙

    同“龙听法”。清钱谦益《仙坛唱和诗》之九:“阖庐城下闻经雉,乌目山头听法龙。”

  • 咏史船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袁虎(虎,袁宏小名,字彦伯)少贫,尝为人佣载运租。谢镇西(谢尚时镇牛渚)经船行,其夜清风朗月,闻江渚间估客船上有咏诗声,甚有情致。所诵五言,又其所未尝闻,叹美不能已

  • 宰我粪墙

    源见“朽木不可雕”。借指不堪造就之庸才。宋苏轼《次韵张甥棠美昼眠》:“宰我粪墙讥敢避,孝先经笥谑兼忘。”

  • 覆餗之患

    《易.鼎》:“鼎折足,覆公餗(音sù)。”餗指鼎中的食品。覆餗之患,即鼎足坏了,食物从鼎中翻出。后以“覆餗之患”喻指因力不胜任而坏事。亦作“覆餗之忧”、“覆餗之衅”。《三国志.何夔传》注引孙盛曰:“公

  • 又生一秦

    《史记.张耳陈余列传》:“于是陈王(注:陈涉)以故所善陈人武臣为将军,邵骚为护军,以张耳、陈余为左右校尉,予卒三千人,北略赵地。……武臣乃听之(注:听从张耳陈余劝其在赵自立为王之建议),遂立为赵王。以

  • 接舆行歌

    源见“接舆歌凤”。指隐居闲散生活。三国 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殊途而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

  • 一概而论

    同“一概量”。晋王羲之《自序草书势》:“百体千形而呈其巧,岂可一概而论哉?”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十章三:“然而天下事,却也未可机械地一概而论。”偏正 概,量米等粮食时刮平斗斛的器具。一概,一律。指对

  • 鹦鹉诵经

    唐释道世《法苑珠林》:“东都有人养鹦鹉,以其慧甚,施于僧。僧教之,能诵经,往往架上不言不动,问其故,对曰:‘身心俱不动,为求无上道。’及其死,焚之,有舍利(舍利子,梵语,即佛骨,此意味鹦鹉已成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