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飞蛾赴火

飞蛾赴火

由“如飞蛾之赴火”简缩而成。“赴火”也作“赴焰”、“赴烛”、“扑火”、“投火”、“投焰”等。南朝梁代到溉字茂灌。彭城武原(今江苏邳县西北)人。溉少时孤贫,聪敏好学而有才。性格直爽,为人公正。官至散骑常侍、侍中、国子祭酒。溉之孙名荩,自幼爱好诗文,及年长,诗文超过到溉。深得梁武帝赏识。有一天,梁武帝看了到荩的诗文便与到溉开玩笑说:“你孙子的文章写得这样好,你的文章大概是他代你写的吧!”于是就写了《连珠》诗一首赐与到溉。其内容是:“用砚台磨出墨计来写文章,挥笔疾书文彩飞扬。这就像飞蛾全力扑火一样,忘记了自身的存亡。你已经是年迈之人,何不让你孙子到荩来替你写文章呢?”由于梁武帝的器重,到荩升为丹阳尹丞。这个典故,原指牺牲自己,照亮他人。后多比喻自投罗网或自取灭亡。

【出典】:

梁书》卷40《到溉传》569、570页:“(到荩)尝从高祖幸京口(今江苏镇江),登北顾楼赋诗,荩受诏便就,上览以示溉曰:‘荩定是才子,翻恐卿从来文章假手于荩。’因赐溉《连珠》曰:‘研磨墨以腾文,笔飞毫以书信。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lìn蔺,过分爱惜)。必耄(mào帽,八九十岁的年纪)年其已及,可假之于少荩。’”

【例句】:

后晋·张昭运等《旧唐书·僖宗纪》:“既知四隅断绝,百计奔冲,如穷鸟触笼,似飞蛾赴焰。” 宋·黄庭坚《演雅》诗:“蛣蜣转丸贱苏合,飞蛾赴烛甘死祸。” 元·杨显之《潇湘雨》二:“他今日自来到,岂不是飞蛾扑火,自讨死吃的。” 元·无名氏《谢金吾》第3折:“我已曾着人拿住杨景、焦赞两个,正是飞蛾投火,不怕他不死在手里。” 元末明初·施耐庵、罗贯中《水浒全传》27回:“灯蛾扑火,惹焰烧身。” 明·汪廷讷《狮吼记·住锡》:“只因迷宿本,似飞蛾投焰,自取焚身。”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乔彦杰一笑破家》:“飞蛾扑火身须丧,蝙蝠投竿命必倾。” 清·陶贞怀《天雨花》22回:“偏偏今日来追上,飞蛾投火自烧身。”


主谓 现喻自取灭亡。语本《梁书·到溉传》:“研磨墨以腾文,笔飞毫以书信,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张洁《串行儿》:“真像~那样急不可待地自取灭亡。”△多用于灭亡方面。→以卵击石 自投罗网 自取灭亡。也作“飞蛾赴焰”、“飞蛾赴烛”、“飞蛾扑火”、“飞蛾投火”、“飞蛾投焰”、“飞蛾投烛”、“夕蛾赴灯”、“夜蛾赴火”。


【词语飞蛾赴火】  成语:飞蛾赴火汉语词典:飞蛾赴火

猜你喜欢

  • 卓尔不群

    卓尔:特出的样子。不群:跟一般人不一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汉书.景十三王传赞》:“夫唯大雅,卓尔不群。”《周书.武帝纪下》:“三月壬午,诏山东诸州,各举明经干治者二人,若奇才异术,卓尔不群者,弗拘

  • 化碧苌弘

    源见“苌弘化碧”。借指忠臣烈士。柳亚子《追怀亡友赵伯先先烈》诗之一:“化碧苌弘原抱恨,渡河宗泽漫相猜。”【词语化碧苌弘】  成语:化碧苌弘

  • 追风蹑景

    晋崔豹《古今注.鸟兽》:“秦始皇有七名马:追风、白兔、蹑景、奔电、飞翮、铜爵、神凫。”景,同“影”。后以“追风蹑景”形容马行迅速。亦比喻才力卓绝,足以追赶或超越前人。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序》:“假令

  • 虎而冠

    老虎穿戴人的衣冠,比喻凶残的人。《史记.齐悼惠王世家》:“大臣议欲立齐王,而琅琊王及大臣曰:‘齐王母家驷钧恶戾,虎而冠者也、’”【词语虎而冠】  成语:虎而冠汉语大词典:虎而冠

  • 骨卖千金

    源见“千金市骨”。喻贤才得到重用。清袁枚《秦中杂感》诗之四:“一城秋与华山分,骨卖千金马不群。”

  • 昴降

    《春秋纬.佐助期》:“汉相萧何,长七尺八寸,昴星精,生耳参漏,月角大形。”(据《初学记》卷一引)传说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是天上昴星降生。故后以此歌颂显贵上应天上星宿之典。劉,即简化字“刘”。唐.违庄《饶

  • 马角牛

    源见“乌头白,马生角”。马生角如牛。喻无中生有,骗人说谎。《醒世姻缘传》十八回:“一个说得天垂宝像乌头白,一个说得地涌金莲马角牛。”【词语马角牛】   汉语大词典:马角牛

  • 越鄂君

    源见“鄂君被”。指倜傥风流的男子。明陈子龙《春游》诗之一:“鞭冲湿雾张公子,舟泛横波越鄂君。”

  • 蝮蠚手则斩手,蠚足则斩足

    谓人临危应当捐弃小肢以保全大体。《汉书.田儋传》:“齐王曰:蝮蠚手则斩手,蠚足则斩足。”颜师古注引应劭曰:“蠚( ㄏㄚˊ há 喝,又读 ㄖㄨㄛˋ ruò 若),螫也。”(蛇类及昆虫类之含有毒

  • 鸢跕跕

    同“鸢跕”。宋唐庚《杂兴》诗之十三:“只愁鸢跕跕,敢作鹤昂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