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马陵书树

马陵书树

指齐军师孙膑用减灶之计诱庞涓带魏军深追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而在树上书写“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庞涓兵败自杀。后以此典比喻深算妙计,克敌制胜。公元前342年,魏国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派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起兵攻魏。孙膑对田忌说:“那魏国士兵向来强悍勇猛,瞧不起齐国人,齐国士兵被称为胆小怕事。善于用兵之人就要利用这样形势,使它朝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兵书上说:用急行军追赶一百里去争利,前锋主将就有遭受挫折之危险;用急行军追赶五十里去争利,部队只有一半能够赶到。命令齐军进入魏境后筑十万人煮饭用的灶,第二天筑五万人煮饭用的灶,第三天筑三万人煮饭用的灶。”庞涓行军三天,非常高兴,说:“我本来知道齐国军队胆小,进入我国国境才三天,逃跑之士兵已经超过半数了。”就丢下他的步兵,只和他的轻装精锐部队,把两天的路程并做一天走,拚命追赶齐军。孙膑估计庞涓之行程,晚上当到马陵。马陵道路狭窄,两旁多是险要地带,可以埋伏军队。就削去一棵大树外皮,使它露出白木,在上面写着:“庞涓死在这棵树下!”又派齐军中射箭能手一万人,埋伏在山路两旁,约定说:“夜里看见火光亮起,就一起放箭。”庞涓果然夜里来到那棵削了皮的大树下面,看见白木上写着字,就叫人取火来照这树上的字。还没有读完白木上所写的字,齐国伏兵就万箭齐发。魏军大乱,彼此失去联系。庞涓知道自己一点办法也没有了,失败已成定局。就割颈脖子,说:“今番倒成就了这小子的声名!”齐军因此乘胜进军,彻底打垮魏军,俘虏魏国太子申回国。孙膑因为这次胜利而名扬天下,世上流传他的兵法著作。后以此典形容战策高妙,智谋周全,克敌制胜。此典又作“削树”、“收庞”。

【出典】:

史记》卷65《孙子吴起列传》2164、2165页:“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春秋末年,三家分晋,成为战国时韩、赵、魏三国,史称三晋。这里指魏国)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qiè切,胆小)。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jué决,挫折)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duó夺,估计)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陕道(陕)〔狭〕(“陕”误,据上下文宜校正为“狭”),而旁多阻隘(ài艾,险要地),可伏兵,乃斫(zhuó酌,砍削)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jǐng井,割颈脖子自杀),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魏惠王之子,太子申和庞涓同领魏军攻赵,这时被俘,后死齐国)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据《汉书·艺文志》:‘齐孙子兵法八十九篇,图四卷。”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曾出土竹简《孙膑兵法》)。”

【例句】: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郑常墓志铭》:“置阵黎阳,麾兵官渡,平阴听鸟,马陵书树。”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郑伟墓志铭》:“临晋横船,既擒赵将;马陵削树,复下齐兵。” 宋·王令《寄满衡父》:“须学依墙勤哭楚,莫同伏弩助收庞。”


【典源】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

【今译】 战国时,魏国大将庞涓骄横妒能,他在魏惠王面前进谗而使熟知兵法的孙膑惨遭酷刑。孙膑回到齐国后,拜为军师。齐、魏交战时,孙膑以逐日减灶之计引诱庞涓追来,并料定魏兵傍晚经过马陵 (今河北大名县东南)。马陵路窄,两旁多险阻,可以设置伏兵,于是孙膑就让人刮去大树的树皮,上写“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又命令大批善射的齐军埋伏道路两旁,约定“傍晚看到有人举火就一起发射”。果然庞涓夜晚来到树下,见树上有字,就举起火把来照,还没读完,齐军万箭齐发,魏军大败。庞涓自知走投无路,只好拔剑自刎。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战策高妙,智谋周全,克敌制胜。

【典形】 马陵书树、收庞、削树、庞涓怯孙膑、书马陵之树、斫树收庞。

【示例】

〔马陵书树〕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郑常墓志铭》:“置阵黎阳,麾兵官渡,平阴听乌,马陵书树。”

〔收庞〕 宋·王令《寄满衡父》:“须学依墙勤哭楚,莫同伏弩助收庞。”

〔削树〕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郑伟墓志铭》:“临晋横船,既擒赵将; 马陵削树,复下齐兵。”


【词语马陵书树】  成语:马陵书树汉语词典:马陵书树

猜你喜欢

  • 藜火

    同“藜阁火”。明李东阳《刘太宰入阁后省墓》诗:“天禄阁中藜火动,相州堂上锦衣归。”【词语藜火】   汉语大词典:藜火

  • 民有袴襦

    源见“歌五袴”。谓百姓生活富裕。宋陆游《初夏闲居》诗之八:“民有袴襦知岁乐,亭无桴鼓喜时康。”

  • 祖龙之虐

    源见“祖龙”、“焚书坑儒”。指秦始皇焚书坑儒。《聊斋志异.书痴》:“异史氏曰:天下之物,积则招妒,好则生魔:女之妖,书之魔也。事近怪诞,治之未为不可;而祖龙之虐,不已惨乎!”偏正 祖龙,秦始皇。秦始皇

  • 文园渴病

    同“文园病”。吴虞《谢素卿自灌县寄雪梨兼呈玉叔》诗之四:“甘芳也抵金茎露,解得文园渴病无?”【词语文园渴病】   汉语大词典:文园渴病

  • 诗礼将

    《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晋作三军,谋元帅。赵衰曰:‘郤穀可。臣亟闻其言矣,说(同悦)礼、乐而敦《诗》、《书》。《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德义利之本也。夏书曰:“赋纳以言,明试以功,

  • 蝩决肘见

    踵:脚后跟。鞋后跟破裂,暴出了脚跟,衣袖破烂,臂肘露在外边,形容衣履破烂,穷困不堪。《庄子.让王》:“曾子居卫,缊袍无表,颜色肿哙,手足胼胝,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 畜鸡供老母

    源见“林宗过茅”。指孝养父母。清方文《赠白孟新仲调移居》诗之二:“畜鸡供老母,画粥度荒年。”

  • 子平嫁娶

    源见“向平之愿”。指抚养子女长大完婚成人。唐白居易《咏怀》诗:“子平嫁娶贫中毕,元亮田园醉里归。”

  • 馀桃

    源见“分桃”。借指男宠之事。晋葛洪《抱朴子外篇.君道》:“放丹姬以弭婉娈之迷,退子瑕以杜馀桃之惑。”《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如今世上人……误把些使气斗力好勇斗狠的认作英雄,又把些调脂弄粉断袖馀桃的认

  • 楚宫腰细

    源见“楚宫腰”。指女子腰纤细。唐杨师道《阙题》诗:“燕 赵蛾眉旧倾国,楚宫腰细本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