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古代一个名叫石的匠人能运斧砍掉涂在鼻尖上极薄的白土而不伤鼻,后以“斫鼻”比喻技巧卓越。《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垩
《孟子.万章下》:“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思与乡人处,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也。当纣之时,居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故闻
源见“董狐直笔”。泛指秉笔直书无所忌讳的作家。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干宝向刘真长叙其《搜神记》,刘曰:‘卿可谓鬼之董狐。’”康有为《闻菽园居士欲为政变说部以诗速之》:“闻君董狐说小说,以
同“耳濡目染”。明吴承恩《开府介川毛公德政颂》:“凡此诸条,耳濡目及,默化阴孚,匪言可悉。”见“耳濡目染”。【词语耳濡目及】 成语:耳濡目及汉语大词典:耳濡目及
源见“网开三面”。泛言施行仁政。清张岱《西湖寻梦.玛瑙寺》:“安得成汤开一面,吉网罗钳都不见。”
同“骊歌”。清赵翼《将入都留别蓉龛诸人》诗:“连宵置酒烦《骊》唱,往日联裾似雁行。”郁达夫《梦醒枕上作翌日寄荃君》诗之一:“与君十载湖亭约,骊唱声中两度逢。”【词语骊唱】 汉语大词典:骊唱
《后汉书.刘宽传》:“宽简略嗜酒……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婢遽收之。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其性度如此。”后因以“翻羹”为待人宽厚的典故。明归有光《士
汉.王充《论衡.订鬼》:“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致之何由?由于疾病。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凡人不病,则不畏惧。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原指
揣摩长辈或上级的心意,奉承恭顺,以博取其欢心。《韩非子.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亦作“先意承志”。《礼记.祭义》:“君子之所为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
源见“东山丝竹”。谓中年以后以音乐作消遣。清 丘逢甲《次韵答晓沧冬日见过草庐》诗:“满座酒尊怀北海,中年丝竹负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