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桥门
又名小南门。即唐成都罗城的南门。唐乾符三年(876)高骈筑成都罗城,周二十五里,开十门。南门曰万里桥门,因近外江万里桥而得名。《宋史·雷有终传》:“王均与其党二万余,南出万里桥门,突围而遁。”即此。
又名小南门。即唐成都罗城的南门。唐乾符三年(876)高骈筑成都罗城,周二十五里,开十门。南门曰万里桥门,因近外江万里桥而得名。《宋史·雷有终传》:“王均与其党二万余,南出万里桥门,突围而遁。”即此。
即高郭故城。在今河北任丘市西北十七里。《寰宇记》 卷66鄚县: 高郭故城,“滹沱河经高郭城南面,亦称裹角城,以水裹其角而过也”。
①在今江西上高县西南。《舆地纪胜》卷27瑞州:末山“亦名九峰山。以其山有九峰突兀亘天,出于云表,因以末山名之,言其居天末也”。《明一统志》卷57瑞州府:末山“在上高县西六十里,东连九峰。唐人云,韫映回
亦作漓水关。在今广西梧州市西南。《汉书·地理志》: 苍梧郡 “有离水关”。汉属苍梧郡,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县北。
即今黑龙江省五常市东南小山子镇。民国熊知白《东北县治纪要》吉林五常县:“县属小山子,距县市八十里。其北面有著名森林。”
西汉置,属楚国。治所在今江苏邳州市西北泇口乡。东汉属彭城国。南朝宋初废。北魏复置,属下邳郡。《资治通鉴》: 南朝宋泰始二年 (466),北魏将尉元 “又破 (宋将) 王穆之于武原”。东魏武定八年 (5
即今湖北枝江县西四十六里白洋镇。《清一统志·荆州府二》:白洋市“在宜都县东十里,大江北岸”。
在今广西阳朔县西南。《舆地纪胜》 卷103静江府: 鉴山 “旧名镜山。在阳朔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107阳朔县 “阳朔山” 条下: “鉴山在县西南,亦曰西山,城环其上。”
在今河南洛阳市东郊、瀍河乡唐寺门村内。始建于唐,故址在今寺东五里塔湾村西头俗称“唐寺崖”的地方。武则天曾为福先寺撰写过浮图碑文,著名画家吴道子曾在该寺作“地狱变相”壁画。开元二十一年(733)日本僧人
当今河北尚义县南大青山。《后汉书·鲜卑传》: 桓帝时,鲜卑檀石槐 “立庭于弹汗山歠仇水上,去高柳 (今山西阳高县) 北三百里”。古山名。即今河北省尚义县南大青山。《后汉书·鲜卑传》:桓帝时,鲜卑檀石槐
即今广西平南县东南五十里大安镇。清置巡司于此。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东南。清设巡检司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