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两河

两河

①地区名。(1)战国、秦、汉时,黄河自今河南武陟县以下东北流,经山东西北隅,折北至河北沧县东北入海,略呈南北流向,与上游今晋、陕间的自北向南流的一段东西相对,当时合称“两河”。《尔雅·释地》:“两河间曰冀州。”郭璞注:“自东河至西河。”(2)唐安史之乱后,合称河北、河南两道为“两河”,是当时割据藩镇的集中之地。《旧唐书·张茂昭传》:“自安史之乱,两河藩帅多阻命自固,父死子代。”(3)宋代合称河北、河东地区为“两河”。《宋史·李纲传》:“莫若于河北置招抚司,河东置经制司,……宣谕天子恩德所以不忍弃两河于敌国之意。”

②水名。在今陕西商南县南。《方舆纪要》卷54商南县:两河“西入雷家湾,东出金斗沟,斜流百余里。自雷家湾以下名上两河, 自徐家店以下名下两河”。


古地区名。(1)战国、秦、汉时,黄河自今河南省武陟县以下东北流,经山东省西北隅,折北至河北省沧县东北入海,略呈南北流向,与上游今晋、陕间的自北南流的一段东西相对,当时合称“两河”。《尔雅·释地》:“两河间曰冀州”。郭璞注:“自东河至西河”。《吕氏春秋·有始览》:“两河之间为冀州”。(2)唐安史之乱后,合称河北、河南两道为“两河”,为当时割据藩镇的集中之地。《新唐书》专为藩镇中割据最久的魏博、成德、卢龙、淄青、沧景、宣武、彰义、泽潞八镇作《藩镇传》,除泽潞外,七镇俱在“两河”。《旧唐书·张茂昭传》:“自安、史之乱,两河藩帅多阻命自固,父死子代。”(3)宋合称河北、河东地区为“两河”。《宋史·李纲传》:“莫若于河北置招抚司,河东置经制司,……宣谕天子恩德所以不忍弃两河于敌国之意。”


猜你喜欢

  • 潢河石桥

    辽建。在今内蒙古翁牛特旗西北巴林桥附近。为古代潢河 (今西拉木伦河) 南北交通必经地。据宋使薛映 《上虏中境界》、沈括 《熙宁使虏图抄》 记载,石桥东南距丰州 (今翁牛特旗乌丹镇) 一百三十里,东北至

  • 清凉山

    ①即今山西怀仁县西清凉山。《金史·地理志》: 大同府怀仁县有清凉山。《方舆纪要》 卷44怀仁县: 清凉山在 “县西二十里。旧有砖塔及利国冶铁”。②古称石头山,又名石城山。在今江苏南京市汉中门内。南唐时

  • 西布特哈地方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置西布特哈总管,属黑龙江将军。治所在伊倭齐(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后废。1915年于此置布西设治局。

  • 博罗和硕河

    即今新疆乌恰县东北之苏约克 (恰克马河)。《清一统志 · 喀什噶尔 》: 博罗和硕河“在喀什噶尔东北,玉斯屯阿喇图什西南二十里。源出西北山中,东南流过阿喇图什而止,不通大河”。

  • 周庄镇

    ①即今江苏昆山市西南周庄镇。清属元和县,置巡司于此。②即今江苏江阴市东南三十里周庄镇。明嘉靖《江阴县志》 卷2: “东南化成乡有周庄市。” 清道光《江阴县志》 卷2: 周庄镇在 “县东三十里。……为东

  • 钱塘湖

    即西湖。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宋 《淳祐临安志》 卷10: 西湖 “旧名钱塘湖”。唐白居易有 《钱塘湖春行》 诗,又有 《钱塘湖石记》 文。即“西湖(1)”。

  • 九乳螺洲

    指中国西沙群岛。宋《武经总要》前集卷20:“从屯门山,用东风西南行,七日至九乳螺洲。”

  • 卢津关

    在今河南范县南古黄河北岸。《水经·河水注》:“北岸有新台,鸿基层广,高数丈,卫宣公所筑新台矣。《诗》齐姜所赋也。为卢关津。台东有小城,崎岖颓侧,台址枕河,俗谓之邸阁城。疑故关津都尉治也。”

  • 阎家河市

    即今湖北麻城市东阎家河镇。《清一统志 ·黄州府二》: 阎家河市 “在麻城县东十五里。相传唐阎伯玙故里”。

  • 紫谷水

    在今山西翼城县东。《水经·浍水注》:“紫谷水东出白马山白马川,……西径荧庭城南,而西出紫谷,与乾河合,即教水之支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