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临汾市

临汾市

1948年5月当地解放后由临汾县析置,治所即今山西临汾市。1949年撤销,并入临汾县。1971年复设临汾市。


在山西省西南部、黄河东岸。面积2.05万平方千米(市辖区1304平方千米)。人口411.4万(市辖区76.8万)。辖尧都区和曲沃、翼城、襄汾、洪洞、古县、安泽、浮山、吉县、乡宁、蒲县、大宁、永和、隰县、汾西14县,代管侯马、霍州2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尧都区。古称平阳,史书记载“尧都平阳”。春秋属晋。战国属韩。西汉置临汾县,治今新绛县东北。属河东郡。《郡县释名》山西省卷上:临汾县“以临汾河也”。西晋永嘉三年(309年)刘渊建都于平阳,国号为汉。北齐省临汾县。隋开皇元年(581年)改平阳县为平河县,三年改名临汾县;并改晋州为隋设临汾郡。唐置晋州。宋、元、明、清设平阳府。1912年废府为县。1914年属河东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48年设晋南区。1950年为临汾专区。1954年与运城并为晋南专区。1971年设立临汾地区行署。2000年临汾地区撤销,改设地级临汾市;原临汾地区所属的临汾、侯马、霍州3市和汾西、吉县、安泽、大宁、浮山、古县、隰县、襄汾、翼城、永和、乡宁、曲沃、洪洞、蒲县等14县划入;原县级临汾市改置尧都区。黄河、汾河、沁河、昕水河、鄂河、芝河、清水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棉花、玉米、高粱、谷子、豆类、油料作物为主。矿产有煤、铁、硫铁、铝土、磷、石膏、紫砂、石灰石、石英、大理石、油页岩等。有煤炭、冶金、机械、化工、建材、电力、纺织、造纸、食品等工业。同蒲、侯西、侯同铁路和108、209、309国道,太三、晋韩、临翼、临长等公路经过区境。名胜古迹有丁村遗址、壶口瀑布、晋国都城遗址、洪洞广胜寺、大槐树遗址、明代监狱、隰天小西天、蒲县东岳庙、临汾尧庙、尧陵、霍州署衙、千佛洞等。


猜你喜欢

  • 海刘支线

    又称刘顶支线。从江苏海州 (今连云港市西南海州镇) 南至刘顶煤矿。为陇海铁路支线。1940年建成。1945年拆除。

  • 上洞江

    在今福建福州市南。《方舆纪要》卷96福州府:“上洞江在马头江北岸,南岸又有下洞江。”

  • 西流河镇

    即今湖北仙桃市东南五十里西流河镇。民国《湖北通志》卷33《乡镇》:沔阳州(治所在今市西南沔城镇)东乡有“西牛(流)河”。在湖北省仙桃市东部。面积195平方千米。人口9.7万。镇人民政府驻西流河,人口2

  • 灵山卫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置,属山东都司。治所即今山东胶南市东北灵山卫。清雍正十二年(1734)裁。卫南三十里海中有灵山岛,与灵山卫遥遥相对。《方舆纪要》卷36胶州:“灵山在城东南百二十里海中。《志》

  • 打歪

    即淡邈。今缅甸南部之土瓦。《郑和航海图》作打歪。

  • 刑马山

    在今甘肃天水市西九十里。《水经·渭水注》:苗谷水“南出刑马山”,即此。

  • 三休亭

    在今浙江临安县西玲珑山上。宋苏轼《登玲珑山》诗:“三休亭上工延月,九折岩前巧贮风。”即此。在今浙江省临安市西玲珑山上。宋苏轼有“三休亭上工延月”诗句, 即指此。

  • 罗围县

    唐仪凤二年 (677) 置,属纳州。治所在今四川叙永县西南境。天宝元年 (742) 属都宁郡,乾元元年 (758) 复属纳州。后废。

  • 回龙山街

    即今湖北黄州市东北四十二里回龙山镇。清光绪《黄冈县志》卷24《兵事》:同治三年(1864)十月,张总愚、赖文光等“复由巴河、回龙山、新洲焚掠北去”。

  • 太武殿

    后赵石虎于曹魏文昌殿旧址建,在邺北城北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北。《十六国春秋·后赵录》:建武元年(335)迁都邺城。三年,“太武殿东西宫皆就。太武殿基二丈八尺, 下穿伏室置卫士五百人于其中。东西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