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置,属介休县。即今山西介休市东北三十五里张兰镇。在山西省介休市东北部、汾河南岸。面积101平方千米。人口4.6万。镇人民政府驻张兰,人口 5170。古称张南,后讹为今名。1949年属介休县一区。19
即今河北大名县东南六十里束馆镇。《清一统志·大名府二》:束馆镇“其地有束皙庙而名。亦名束庙堡”。
即今广西容县东北三十里县底镇。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容县图:东北有县抵(底)墟。
即今湖北京山县西北二十二里孙桥镇。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京山县西北有孙家桥塘。
在今辽宁沈阳市南四里。古名小沈水。源出沈阳城东关观音阁涌泉,东南流入浑河。《清一统志·奉天府一》:沈水“在承德县南四里。俗名五里河。自东关观音阁东泉眼发源,流入浑河。旧名小沈河。辽、金沈州,元沈阳路,
明宣德五年(1430)置,属金齿军民指挥使司。治所在广邑寨(今云南昌宁县西五十八里广益)。八年(1433)直属云南布政司。正统元年(1436)迁治于原顺宁府的右甸(即今云南昌宁县)。清废。明宣德五年(
在今湖南桂东县南七十里。《方舆纪要》卷82桂东县: 清石洞 “有石桥长百余丈,非人力所创,名曰仙女桥”。
明洪武三十年(1397)置,永乐初属后军都督府。治所在今河北张北县。辖今河北张北县地。永乐二十年(1422)移治今河北张家口市东南宣化,属北平行都司。清废。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置,治今河北省张北
在今青海共和县东北。《清史稿·地理志》青海辉特部南一旗:“巴彦诺尔在青海东南,周四十余里。水西北流出,屈曲三百数十里,入和尔必拉。”
西魏改南上洛郡置,治所在丰利县(今陕西白河县南)。北周废。西魏改南上洛郡置,治丰利县(今陕西白河县南)。辖境约相当今陕西省白河、平利二县地。北周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