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尔顺河
即乌尔繖河。今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东、新巴尔虎左旗西之乌尔逊河。《清史稿·地理志》胪滨府:“东南有乌尔顺河, 自贝尔池出,北流入呼伦池。”
即乌尔繖河。今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东、新巴尔虎左旗西之乌尔逊河。《清史稿·地理志》胪滨府:“东南有乌尔顺河, 自贝尔池出,北流入呼伦池。”
北周置,属旭州。治所在广恩县(今甘肃碌曲县东双岔乡)。隋开皇初废。北周置,治广恩县(今碌曲县东)。辖境约当今甘肃省碌曲县东部地区。属旭州。隋开皇初废。
在今湖北黄州市内西北隅。北宋王禹偁(字士元)《黄冈竹楼记》:“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敻不可具状。”南宋陆游《入蜀记》:“楼下稍东,即赤壁矶
元至正七年 (1347) 置,属耿冻路。治所在今云南勐腊县西北一百六十八里倚邦。明洪武十五年 (1382) 废入车里军民府。元至元七年(1270年)置,治今云南省勐腊县北勐落。属车里府。明洪武十五年(
在今甘肃成县东南。《新唐书·地理志》成州: “宝应元年没吐蕃,贞元五年,于同谷之西境泥公山权置行州,咸通七年复置,徙治宝井堡。”在今甘肃省成县东南。唐长庆三年(823年)移成州治此。
在今四川重庆市西南,长江北岸。清乾隆《巴县志》卷2:冷水垭“离城四十里”。
即今安徽淮南市东北,跨淮南、怀远、凤阳边界的上窑山。亦称洛山。《方舆纪要》 卷21怀远县: 洛河山 “在县南六十里,以近洛河而名。山产煤炭”。唐代 “寿州瓷” 即在山下管咀子一带,今有“寿州瓷” 遗址
即今浙江象山县治丹城镇。自唐至清初为象山县治。《元和志》 卷26明州象山县: “神龙元年监察御史崔晈奏于宁海东界海曲中象山东麓彭姥村置县。” 清康熙时改名丹城。即今浙江省象山县治丹城镇。唐神龙元年(7
一名陕原。在今河南陕县西南。周成王时,周、召二公分陕而治,以此为界。《公羊传》: 隐公五年 (前718),“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续汉书 ·郡国志》: 弘农郡陕县“有陕陌”。
在今湖南津市市南。明置巡司于此。《方舆纪要》 卷77澧州: 嘉山镇 “亦在州东三十里,有巡司”。
1946年置,属宁城县。即今内蒙古宁城县驻地天义镇。以北洋军阀时期此地曾有一商店名“天义号”而命名。1954年宁城县由八里罕迁治于此。在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东部、东小河西岸。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29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