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克恰提设治局
1930年置,属新疆省。治所在今新疆乌恰县西北乌鲁克恰提乡。1938年改设乌恰县。
1929年由疏附县属乌鲁克恰提分县改置,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乌鲁克恰提镇。1944年升县并改名乌恰,迁治黑孜苇,即今县驻地乌恰镇。
1930年置,属新疆省。治所在今新疆乌恰县西北乌鲁克恰提乡。1938年改设乌恰县。
1929年由疏附县属乌鲁克恰提分县改置,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乌鲁克恰提镇。1944年升县并改名乌恰,迁治黑孜苇,即今县驻地乌恰镇。
即今河南淇县之沦河。《水经·清水注》:“清水又东与仓水合,水出西北方山西仓谷,谷有仓玉珉石,故名焉。其水东南流潜行地下,又东南复出,俗谓之雹水。东南历坶野。……又东南入于清水。”
北宋庆历元年 (1041) 置,属晋州。在今山西临汾市南。
即今河北平山县西北合河口乡。《清一统志·正定府二》:合河口“在平山县西九十里,西北接陡岭口,西南接十八盘”。
①西汉置,属长沙国。治所在今江西安福县西严田乡东北竹山下。东汉改为安城县,属庐陵郡。三国吴属安成郡。西晋太康元年(280)改名安复县。隋开皇中改平都县,属吉州。治所即今江西安福县。开皇十八年(598)
北宋乾德五年 (967) 置,属新城县。在今浙江富阳市西南。淳化五年 (994) 升为昭德县。六年 (995) 改名南新县。北宋乾德五年(967年)置,在今浙江省富阳市西北。淳化五年(994年)升为昭
西藏旧分康(喀木)、卫、藏、阿里四部。清雍正年间划康部宁静山以东地归四川省,以西与卫部合并称前藏;藏部称后藏。西藏旧分康(喀木)、卫、藏、阿里四部。清雍正年间划康部宁静山以东地归四川省,以西与卫部合并
①西汉置,属东莱郡。治所在今山东平度市西北六十七里。《汉书·五行志》:“哀帝建平三年,东莱平度出大鱼。”注:“师古曰:平度,东莱之县。”东汉省。②1913年改平度州置,属胶东道。治所即今山东平度市。1
明置,属宁番卫。在今四川喜德县西北深沟乡北登相营。清设外委驻防。
①唐东都宫殿。在今河南洛阳市隋唐故城内。徐松 《唐两京城坊考》 卷5称: “其天子常朝之所曰宣政殿,殿门曰光范门。宣政之北曰仁寿殿。”②唐长安大明宫第二大殿,龙朔二年 (662) 建。在今陕西西安城北
①即今山东郯城县西南四十四里杨集乡。清乾隆《郯城县志》有杨家集。②即今河南上蔡县东杨集镇。清康熙《上蔡县志》卷2《集镇》:“杨家集,在城东八十里。”③在今河南虞城县东。清咸丰三年(1853)捻军千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