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

亦名凌云大佛。在今四川乐山市东二里凌云山大佛寺左侧石崖山。唐开元元年(713)寺僧海通创建,至贞元十五年(799)剑南节度使韦皋完成。系一尊面对三江的弥勒坐佛,依山凿成。头枕山巅,足踏江流。高70.7米,肩宽24米。造型比例匀称协调,气势雄伟磅礴,仪态庄严慈祥,为世界最大的石刻佛像。旧有楼阁覆盖,曰天宁阁,或称大佛阁、大像阁。《舆地纪胜》卷146嘉定府:大像阁“在凌云寺。唐开元中僧海通于渎江、沫水、濛水三江之合,悍流怒浪之滨,凿山为弥勒大像,逾三百六十尺,建七层阁以覆之,至韦皋时积十九年而工始毕。皋有大像记”。明末阁毁。右侧有“九曲栈道”石阶上下。两侧山岩有历代题刻和摩岩造像。1982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四川省乐山市东岷江东岸,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合流处。大佛为依凌云山栖鸾峰断崖凿成的一尊弥勒散跏趺坐像,故又名凌云大佛。《嘉州凌云寺大佛像》记载,大佛为唐开元元年(713年)名僧海通创建,后由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完成,工程进行了约九十年;上覆十三层重楼,名大像阁,宋易名天宁阁,明末圮毁。大佛头与山齐,脚踏大江,通高71米,头高14.7米、10米,肩宽24米,眼长3.3米,耳长7米。耳朵中间可并立二人,头顶上可置一圆桌,赤脚上可围坐百余人,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其右侧有凌云崖九曲栈道,沿崖迂回而下,可达江边。俗谓“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佛像雍容大度,气魄雄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乐山大佛


猜你喜欢

  • 海冥县

    西汉置,属乐浪郡。治所在今朝鲜黄海南道海州附近。东汉末属带方郡。西晋后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朝鲜黄海道海州附近。西晋后废。

  • 海陵县

    西汉置,属临淮郡。治所即今江苏泰州市。《舆地纪胜》 卷40泰州海陵 “以其地并海而高,故名”。东汉属广陵郡。东晋义熙七年 (411) 为海陵郡治。隋属江都郡。唐武德三年 (620) 改名吴陵县。七年

  • 清流镇

    ①北宋置,属安岳县。在今四川安岳县南六十里清流场。《舆地纪胜》 卷158普州: 艮岩 “在安岳之清流镇,有泉石佳致,杜孝严有记”。在场南有宋代磨岩造像。②北宋置,属新繁县。在今四川新都县西北清流镇。③

  • 大胜岭

    在今海南省澄迈县北。《明一统志》卷82琼州府:大胜岭“在澄迈县(治今老城镇)西一十里。以伏波将军于此屯兵,征蛮大胜,故名”。

  • 乾坑 (阬)

    在今陕西大荔县西南四十里。《资治通鉴》: 唐中和三年 (883),“李克用进军乾阬,与河中、易定、忠武军合,黄巢义军尚让等将十五万众屯于梁田陂”。明日大战,义军大败。

  • 温榆河

    即古㶟余水。 亦名榆河。 即今北京市东北温榆河。源自居庸关,南流经昌平县西至沙河镇为其上游北沙河,东南经顺义县至通县北入北运河。《汉书·地理志》 上谷郡军都县: “温余水东至路,南入沽。

  • 富勒哈城

    在今吉林省吉林市北。《清一统志·吉林》 “打牲乌拉城” 条: 癸丑年 (1613),“布占泰率兵三万,由富勒哈城而来……太祖奋然挺身而入,诸贝勒大臣率军士鼓勇纵击,大败乌拉兵,十损其六七”。即此。《清

  • 三髻山

    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北,北跨江西铅山,西抵福建邵武。明《寰宇通志》卷48建宁府:三髻山“在崇安县西。三峰鼎峙,状如螺髻,巍然为万山之宗”。

  • 三仙洞

    在今新疆喀什市北、疏附县荒地乡北三十里库玛塔格山东坡、恰马河右岸悬崖上。为东汉至三国时的佛教遗迹。三洞均分前后二室,前室长宽各4米、高约2.5米,后室较小,约为前室之半。中间的洞窟仅后室正中尚存一石胎

  • 长风港

    在今安徽安庆市东北长风乡。《方舆纪要》卷26安庆府怀宁县:长风港“其上流为莲湖,湖汇大龙山溪涧水及江水支流而成。一名段塘。中多莲,引流为长风港,达桐城县之枞阳河入大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