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乐平县

乐平县

①东汉章帝时改清县置乐平侯国,后为乐平县,属东郡。治所在今山东聊城市西南。三国魏改属阳平郡。北齐省。

②东汉建安中置,属乐平郡。治所即今山西昔阳县。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废。孝昌二年(526)又改沾县为乐平县,治所在今昔阳县西南。隋属太原郡。唐属太原府,移治今昔阳县。北宋属平定军。金属平定州,兴定四年(1220)升为皋州,元初复为乐平县。清嘉庆元年(1796)废。1912年复置,属山西冀宁道。1914年改为昔阳县。

③南朝宋侨置,属钟离郡。治所在今安徽凤阳县东。齐属济阴郡。北魏属济阳郡。北齐废。

④本平陆县,南朝宋元嘉中移乐平县于此。北齐改乐平县,属任城郡。治所在今山东汶上县西四十里。隋开皇十六年(596)复改平陆县。

⑤北齐改阳平县置,治所即今山东莘县。北周为武阳郡治。隋开皇初郡废。六年(586)复改阳平县。

⑥唐武德四年(621)置,属饶州。治所在今江西乐平市东洺口。《元和志》卷28饶州:乐平县“南临乐安江,北接平林,因曰乐平”。九年(626)废。开元中复置,徙治今乐平市。元元贞元年(1295)升为乐平州。明洪武四年(1371)复降为县,属饶州府。民国初属江西浔阳道。1926年直属江西省。1992年改设乐平市。


(1)古县名。(1)东汉建初元年(76年)改清县置,治今山东省聊城市西南。属东郡。晋改属阳平郡。北魏因之。北齐废。(2)东晋侨置,治今安徽省凤阳县东南。属钟离郡。北齐废。南朝宋泰始二年(466年)薛索儿为萧道成所败,自石梁走乐平,即此。(3)北齐改阳平县置,治今山东省莘县。为武阳郡治。隋开皇六年(586年)复名阳平县。(2)古旧县名。(1)东汉末分沾县置,治今山西省昔阳县。属乐平郡。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年)废入沾县。孝昌二年(526年)又改沾县为乐平县,为乐平郡治。北齐移治今昔阳县。隋、唐为辽州治。金兴定四年(1220年)升为皋州。元初复为乐平县。清嘉庆元年(1796年)废入平定州。1912年复由平定州乐平乡析置,治今山西省昔阳县城关镇。1914年因与江西省乐平县重名,改名昔阳县。(2)唐武德四年(621年)析鄱阳县置,治今江西省德兴市银城畈。九年废。开元四年(716年)复置,移治长乐水口(今众埠镇铜山港口)。后迁治今乐平镇,属饶州。元升县为州,属饶州路。明复降为县,明、清属饶州府。1992年撤销,改设乐平市。


猜你喜欢

  • 邻山县

    治所在今四川大竹县东南。《宋史·地理志》 作“隣山县”。

  • 阴密县

    西汉置,属安定郡。治所在今甘肃灵台县西五十里百里乡。东汉废。三国魏复置, 北周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甘肃省灵台县西百里村。属安定郡。东汉废。三国魏复置。北周废。

  • 武周城

    即今山西左云县。《资治通鉴》: 唐武德七年 (624),“突厥寇代州之武周城,州兵击破之”。

  • 周畿内国。姬姓。在今河南济源市东南。《春秋》: 庄公元年 (前693),“夏,单伯送王姬”。十四年 (前680),“夏,单伯会伐宋”。杜注: “单伯,天子卿也。单,采地。伯,爵也。王将嫁女于齐,既命鲁

  • 广宗寺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建,在今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东南巴润别立镇境内。乾隆二十五年清廷御赐用蒙、汉、满、藏四种文字书写的“广宗寺”匾额。因地处定远营(后改名巴彦浩特)南,俗称南寺。是原阿拉善八大寺中规

  • 金天观

    在今甘肃兰州市西津东路东段。明建文二年 (1400) 由朱元璋第十四子肃王朱楧建。因主祀雷祖,民间称为雷坛。永乐年间赐名金天观。现辟为兰州市工人文化宫。

  • 仰山

    ①西山诸峰之一。在今北京市西。《方舆纪要》卷11顺天府:仰山在“府西七十里, 峰峦拱峙,中有平顶如莲花心,旁列五峰。金主璟尝游此”。②一名莲花山。在今安徽休宁县南七十里。《清一统志·徽州府一》:仰山“

  • 安乐砦

    北宋置,属黔江县。在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北安乐坝。

  • 罗霄山

    又作泸潇山、卢萧山。在今江西、湖南两省边境。《太平御览》 卷48: 罗霄山 “王孚 《安城记》 曰: 萍乡罗霄山,泽水所出,水傍出石乳”。《方舆纪要》 卷87萍乡县: 罗霄山 “高数千丈,延袤百余里。

  • 苧溪

    在今福建同安县西南。明正统元年 (1436)置巡司于此。清初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