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陕
陕东、陕西的总称。唐明皇《途观陕州》诗曰:“境出三秦外,途分二陕中。”
陕东、陕西的合称。唐玄宗《途次陕州》诗:“境出三秦外,途分二陕中。”即此。
陕东、陕西的总称。唐明皇《途观陕州》诗曰:“境出三秦外,途分二陕中。”
陕东、陕西的合称。唐玄宗《途次陕州》诗:“境出三秦外,途分二陕中。”即此。
即今湖南临武县东北汾市乡。《清一统志·桂阳州》: 濆市 “在临武县东三十里”。
即高壁岭。在今山西灵石县东南二十五里。《清一统志·霍州》 引 《新志》: 高壁岭 “一名韩信岭。在县南二十五里。南去霍州八十里。五代时北汉于此置砦。今名高壁铺”。即“高壁岭”。
即今云南澄江县北郊之凤山。《方舆纪要》 卷115澂江府: 舞凤山在 “今府治后。势自罗藏山之中支逶迤而来,如凤首览辉下,左右两山并峙,如展翼然。隆庆四年郡守徐可久迁治于山麓”。
在今江西上饶县南。《清一统志·广信府一》:岑阳岭“在上饶县南百里。岭势峥嵘,上侵云表,江闽自此分界”。岭有岑阳关。
①在今山东肥城市北。《清一统志·泰安府二》:大石关“在肥城县北十里。旧置巡司”。②明置,在今贵州黄平县北。《清一统志·镇远府》:大石关“在黄平州北”。在今山东省肥城市北。清为泰安府关隘,初期曾设巡检司
①在今浙江象山县东北。《方舆纪要》卷92象山县:北港“在县东北十五里,东达大洋,西距奉化之鲒崎山”。②一名笨港。原指今台湾北港溪下游北港镇一带。为台湾岛上汉族移民最先到达并开发的地区。连横《台湾通史·
①新莽始建国元年 (9) 改梁国置,治所在睢阳县 (今河南商丘县南)。辖境相当今河南商丘市和商丘、虞城、民权、安徽砀山等县地。东汉建初四年 (79) 复为梁国。三国魏黄初中改为梁郡。西晋改为梁国。南朝
唐贞观二十二年 (648) 置,属牢州。治所在今四川盐边县境。永徽三年 (652) 废入昌明县。
①秦始皇二十二年 (前225) 置,治所在睢阳县 (今河南商丘县南一里)。《汉书·地理志》注: 师古曰: “以有砀山,故名砀郡。” 辖境相当今河南开封、通许二县以东,永城县以北,山东曹县、嘉祥二县以南
又名书字岩。在今湖南宁远县南九疑瑶族乡熊家村。《方舆胜览》卷24道州:玉琯岩“在古舜祠之侧。汉哀帝时,零陵郡文学奚景得玉琯十二于此,今舜祠后石室是也。前有天皇元年舜碑尚存”。岩上镌“玉琯岩”三隶字及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