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寨堡
明置,即今山西五寨县城关镇。《方舆纪要》卷40岢岚州:五寨堡“东去宁武关神池堡八十里,堡城嘉靖十六年筑,万历八年增修,周五里有奇。镇西卫五所屯牧于此,故名五寨”。
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置,即今山西省五寨县。清雍正三年(1725年)升为五寨县。
明置,即今山西五寨县城关镇。《方舆纪要》卷40岢岚州:五寨堡“东去宁武关神池堡八十里,堡城嘉靖十六年筑,万历八年增修,周五里有奇。镇西卫五所屯牧于此,故名五寨”。
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置,即今山西省五寨县。清雍正三年(1725年)升为五寨县。
1931年置,属热河省。治所即今内蒙古翁牛特旗驻地乌丹镇。同年改设全宁县。1931年由翁牛特左旗析置,治乌丹城(今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镇)。同年升全宁县,隶热河省。
即今越南不治天省美丽南日丽江。《水经·温水注》:“《林邑记》曰:渡比景至朱吾。朱吾县浦,今之封界。”
在今广西上思县北。《方舆纪要》卷110上思州:东香山在“州北四十里。山最高险,下有弄怀岩,岩峻洞深,怪石层叠,其东曰美丽岩”。
又名丹阳洲。在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丹洲镇西融江中。《方舆纪要》卷109怀远县“武牢山”条:“《志》云:今县治(今丹洲镇),即故丹阳镇,有丹阳洲。”民国《三江县志》卷1:丹洲“在县南。与融邑接界处,
在今山西运城市东北。《晋书·刘曜载记》: 东晋咸和三年 (328),刘曜率军追后赵石季龙,“及于高侯,大战,败之”。即此。
在今贵州遵义市西。《明史·童元镇传》:万历二十八年(1600)征播州杨氏,镇雄兵王嘉猷“扬声捣大水田,而潜以一军拔大夫关,直抵马坎”,即此。在今贵州省遵义县西。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征播州土司杨
驿站名。又称失八儿秃站。元上都至大都南驿路第四站。故址即今河北沽源县南小厂。明初改称隰宁驿,又名盘谷镇。后废。即今河北省沽源县南石头城子。为元代大都和上都之间交通驿站。元周伯琦《扈从诗前序》:“失八儿
即今江苏吴县西十里枫桥乡(西津桥)。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长洲县图:西有西津桥。民国《江苏六十一县志》:吴县西有“西津桥镇”。
一名望风山。在今湖北阳新县西南。《舆地纪胜》 卷33兴国军: 菁山 “ 《舆地志》 云: 上有望夫石,石上生芜青”。《清一统志 · 武昌府一》:菁山 “在兴国州西南八十里。一名望夫山。《武昌记》: 昔
在今宁夏惠农县西。《方舆纪要》卷62平罗所: 黑山营在 “所北八十里,永乐元年建,与镇远关相应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