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仁和镇

仁和镇

①北宋置,属蓬溪县。在今四川蓬溪县南二十里。《清一统志·潼川府二》 “利国镇”条内:“又仁和镇,在(蓬溪)县南二十里。”

②在今江苏滨海县西北。旧属阜宁县,清时设苇荡右营守备驻此。


(1)在北京市顺义区中部、潮白河西侧。区人民政府驻地。面积64平方千米。人口5.7万。镇人民政府驻顺平西路,人口4.4万。唐天宝年间始建城廓,为顺州、怀柔县治所。明洪武元年(1368年)为顺义县治所。1928年始建镇,称仁和镇。1958年设城关镇公社,1970年析为城关镇、马坡、平各庄三公社。1975年城关镇公社又析为城关镇、南法信二公社。1983年改设城关乡,1987年置镇。1990年平各庄乡并入,改名为顺义镇。1998年改设仁和地区办事处,2000年改置仁和镇。主产小麦、玉米。有服装、食品、建材、电子等厂。北京市橡胶二厂、燕京啤酒厂等驻此。京承铁路纵贯镇域并设站。101国道和顺通、京平、顺沙等公路经此。古迹有唐土城城墙遗址;城关二中为孔庙遗址,今存元碑2通。(2)在江苏省洪泽县东部,东接金湖县。面积133.8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民政府驻仁和集,人口 4100。明初兴集,传有兄弟俩在此经商,礼貌待客,生意兴隆,称兄和集。原址在今沈庄。因地狭窄,后迁今址,改今名。1949年设仁和镇,1957年改乡,1958年改公社。1968年改名人河公社,1981年复名仁和公社,1983年复乡,1987年置镇。产稻、小麦、油菜籽等。盛产鱼类。有农机、建材、编织、食品等厂。淮金公路经此。纪念地有新四军四师军政会议会址。苏皖边区人民政府曾在此创建军政江淮大学。(3)在江西省峡江县北部、赣江西北岸。面积132平方千米。人口1.3万。镇人民政府驻仁和圩,人口7600。传驻地村为胡家官吏置地所建,用其地仁和县为圩名。镇以村名。1950年属仁和等乡,1958年设仁和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改设镇。产稻、花生、瓜子、芝麻、烤烟等。有石英开采和加工、木器、服装等厂。为县北农贸集市。赣粤高速公路经此,有公路通新峡公路。(4)在山东省高密市中部偏北。面积94.8平方千米。人口3.4万。镇人民政府驻仁和庄,人口 8000。清初立村,因居河边,取“仁义”意,改称仁河庄,清末多姓集居,为勉其仁爱和睦,更今名。1949年为顺河区,1951年改为第七区,后复称顺河区。1956年改称仁和区。1958年改为仁和乡;同年与关爷庙乡、蔡家站乡合并,成立东风公社。1959年改称康庄公社。1962年从康庄公社析出,设仁和公社。1984年划出15个大队归咸家乡,建仁和乡。1994年撤乡设镇。2001年咸家乡并入。北胶新河、小辛河、小康河、柳沟河流经。主产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甘薯,盛产棉花。有针织品、砖瓦、皮件、农业机械制造、工艺品等厂。高周公路经此。(5)在河南省潢川县南部。面积94平方千米。人口3.6万。镇人民政府驻仁和,人口2670。始名人和,后演变为今名。1958年设仁和公社,1983年改乡,1994年改置镇。产竹、木、茶叶、板栗和红花草。有砖瓦、陶瓷、织席等厂。为潢川、商城二县交界处贸易集市。106国道经此。有潢川县苏维埃政府旧址。(6)在湖南省宁远县中部。面积83.5平方千米。人口3.3万。镇人民政府驻仁和圩,人口1660。1917年立圩,建有天、地、仁、和四条小街,以“仁”、“和”名圩。1950年属社福山乡,1952年更名仁和乡。1958年属卫星公社,1961年改仁和公社,1982年改乡。1995年李家铺乡并入,建仁和镇。主产稻、烟草、甘薯、甘蔗。有石灰场、农机修配厂和铜矿。设有圩场,交易以竹、木制品和茶叶、烟草、耕牛为主。永宁公路经此。(7)在四川省西充县西部。面积51平方千米。人口3.4万。镇人民政府驻仁和,人口4800。以仁义和睦而名。1949年为仁和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85年置镇。1992年凤和乡划入。产棉花、蚕茧和土烟。有鞭炮、农机、粮油加工、针织、酿酒、铁木加工等厂。鞭炮、焰火制作历史悠久。西盐公路经此。(8)在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中部。区人民政府驻地。面积42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仁和,人口1.7万。于清乾隆年间兴集,取仁义相待、和睦相处之意命名。1949年为仁和乡。1961年为仁和公社,属云南省永红县,1965年改属四川省渡口市。1980年置仁和镇。1981年改属攀枝花市仁和区。主产蔬菜。有陶瓷、食品加工、砖瓦等厂。市农科所、地震观测中心设此。成昆铁路、渡口铁路支线和仁永、仁华公路经此。(9)在四川省射洪县东端。面积76平方千米。人口4.2万。镇人民政府驻仁和,人口7930。始建于明,清雍正时重建。取仁义和睦之意命名。1951年为仁和乡,1958年为仁和公社,1983年社改乡,1985年置仁和镇。1992年永平、太宗、广生三乡并入。盛产蚕茧。有缫丝、制盐、酿造、丝毯、榨菜、机砖等厂。为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射蓬、射西、射盐公路经此。(10)在四川省梓潼县东南部。面积56平方千米。人口1.2万。镇人民政府驻仁和场,人口2400。清乾隆时建场,取仁义和睦之意命名。1950年为仁和乡,1958年为仁和公社,1981年改为金宝公社。1983年改金宝乡,1990年改为仁和乡,1992年置镇。有印刷、农药器械、水泥制品、粮油加工、食品加工等厂。县东南农副产品集散地。梓盐等公路经此。(11)在云南省永胜县东部。面积455.3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仁里街,人口近4000。因驻仁里街,以嘉言祈福命名。清名苗力,又作苗里。1913年改仁里。曾设县佐于此,后废县佐改置仁里镇,后名仁里街。1950年为永胜县二区。1958年称仁和区,1960年改公社,1962年复区。1968年复称公社,1984年称仁和区,1988年置仁和镇。产稻、玉米、小麦、蚕豆、油菜籽、烤烟、甘蔗、茶叶、龙眼等。有电站。丽攀公路经此。名胜有高寨仙人洞。(12)在云南省镇雄县东部。面积38.2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仁和,人口910。曾名绷人坳、玻璃坳。1952年设乡,以政得民心,民得乐业,改名仁和。1950年属镇雄县三区(母享),1953年属母享区,1955年属茶木区(倮着),1956年属坡头区。1958年属坡头公社,1961年改区,1970年改公社,1984年又属坡头区。1988年设仁和镇。产玉米、小麦、马铃薯、烤烟。有炼硫、采煤等厂矿。有云贵两省边民贸易集市。有公路西接毕镇公路。(13)在云南省马关县中部。面积191.5平方千米。人口3.2万。镇人民政府驻仁和,人口1580。镇区沿白泥塘坡北麓分布。清乾隆年间建集市,取仁义和气之意命名。1930年为马关县中心区辖地。1931年属一区,1934年为二区,1940年设永仁乡,1950年为四区。1969年为仁和公社,1984年改区,1988年设镇。产玉米、稻、大豆、小麦、甘蔗、三七等。为县内粮食主产区。有林场、钨砂厂、铁业社及建筑、运输等企业。砚河公路经此。东有烈士陵园。


猜你喜欢

  • 武阳砦

    ①北宋熙宁六年 (1073) 置,属邵州 (后属武冈军)。即今湖南绥宁县东北五十里苏洲村。南宋绍兴十一年 (1141) 曾为绥宁县治。②北宋崇宁元年 (1102) 置,属融州。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 富勒哈城

    在今吉林省吉林市北。《清一统志·吉林》 “打牲乌拉城” 条: 癸丑年 (1613),“布占泰率兵三万,由富勒哈城而来……太祖奋然挺身而入,诸贝勒大臣率军士鼓勇纵击,大败乌拉兵,十损其六七”。即此。《清

  • 北舆县

    西汉置,属云中郡。为中部都尉治。治所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旧城。东汉末废。《水经·河水注》:武泉水“南流又西屈,径北舆县故城南,……又西南入芒干水”。《清一统志·归化城土默特》 谓北舆故城在“今归化城西界

  • 天台观

    在今湖北宜昌县西南。清设把总驻防。

  • 宁东设治局

    1938年置,属四川省。治所在今四川喜德县东南米市镇。次年属西康省。1952年改设喜德县。1955年属四川省。1938年由越嶲县析置,治今四川省喜德县东南米市。原属四川省,1938年划归西康省。195

  • 间岛

    又称江通滩。在今吉林龙井市东开山屯镇北船口村附近图们江岸。对江为朝鲜境。民国魏声龢《鸡林旧闻录》:“图们江自茂山以下,江滩延亘,以光霁峪前一片之滩地略大,华人名为假江,亦曰江通,横里许,纵约数里。本连

  • 咸 (鹹) 水墟

    即今广西全州县西南咸水乡。清光绪 《广西舆地全图》 全州图: 西南有咸水。

  • 长春观

    ①在今山东济南城西。《清一统志·济南府二》:长春观“在历城县西。邱处机修真处。殿后一洞,蜿蜒数十里。一名大庵”。②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大东门外,双峰山南麓。始建于元。因纪念长春真人丘处机而命名。多次重建

  • 阌乡

    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北文底。《汉书·戾太子传》: “以湖阌乡邪里聚为戾园。” 注: “孟康曰: 阌,古閺字, 从门中旻。 建安中, 正作阌。” 《续汉·郡国志》: 湖县 “有閺乡”。 《水经·河水注》:

  • 江阴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江阴军置,治所即今江苏江阴市。后降为江阴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江阴军置,治江阴县(今江苏江阴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江阴市。属江浙行省。后降为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