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塞县
北宋太平兴国六年 (981) 改清苑县置,为保州治。治所即今河北保定市。金大定十六年(1176) 复名清苑县。
古县名。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改清苑县置,治今河北省保定市,为保州治。金大定十六年(1176年)复改名清苑县。
北宋太平兴国六年 (981) 改清苑县置,为保州治。治所即今河北保定市。金大定十六年(1176) 复名清苑县。
古县名。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改清苑县置,治今河北省保定市,为保州治。金大定十六年(1176年)复改名清苑县。
即六番招讨司。在今四川天全县。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25天全六番招讨使司:“元宪宗时复置六安宣抚司,属吐蕃等处宣慰司,后改六番招讨司,又分置天全招讨司。”
即锦官城。在今四川成都市西南南河 (锦江) 南岸。唐徐坚 《初学记》 卷27引任豫 《益州记》: “锦城在益州南笮桥东流江南岸,蜀时故锦官也。” 后人用作成都的别称。唐李白 《上皇西巡南京歌》: “锦
即今西藏东部之怒山。《清一统志·西藏》:达木永隆山“在匝坐里冈城东南六十里”。
在今河南登封市西十二里少室山下的邢家铺村。约建于东汉元初五年至延光二年(118—123)之间。是汉代少室山庙前的神道阙,与太室阙、启母阙并称“中岳汉三阙”。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河南省
即今吉林临江市南大栗子镇。为鸭大铁路的终点站。
即大招寺。在今西藏拉萨市中心。清《西藏图考》卷5:“伊克招庙即大招,在喇萨中。相传唐文成公主所建。今唐时佛像犹存。番语谓大为伊克,庙为招,犹华言大庙也。”
①又名乌泥江。即今广西之红水河。《元和志》 卷38贺水县: 都泥江 “在县北一百四十里”。《元丰九域志》 卷9: 迁江县 “有都泥江”。《明史·地理志》 迁江县: “东北有大江,即都泥江。”②即今贵州
在今江西崇义县西南聂都乡。本属大庾县,明洪武初置巡司于此。
即今上海市南汇县西北三灶镇。清光绪《南汇县志》卷1:三灶镇在“邑西北十二里。向呼为周家庙,以先有庙而后成市也”。(1)在上海市南汇区中部。面积21.5平方千米。人口1.9万。镇人民政府驻三灶,人口15
在今河北怀安县(柴沟堡镇)东南。《方舆纪要》卷18万全都司怀安卫:水沟口河“自顺圣境流入,经水沟口山下,东北流,至万全右卫,入于西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