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门
俗称小堰门。南宋临安城东门之一。故址在今浙江杭州市候潮门与望江门之间。元末张士诚重修杭州城时拆除。
俗称小堰门。南宋临安城东门之一。故址在今浙江杭州市候潮门与望江门之间。元末张士诚重修杭州城时拆除。
在今四川巫山县东北一百八十里。道光《夔州府志》卷5:“分防把总署在八石坪。”清嘉庆四年(1799),白莲教龚文玉等曾在此屯聚。
北魏孝昌中置,属襄州。治所在舞阴县(在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五十八里古城寨)。西魏属广州。隋开皇初废。十六国后秦姚兴置,治舞阴县(今河南泌阳县西北)。《资治通鉴》:东晋义熙元年(405年),刘裕遣使求和于秦
清乾隆三十五年 (1770) 置,为顺宁府治。治所即今云南凤庆县。民国初属云南腾越道。1929年直属云南省。1954年改凤庆县。古旧县名。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置,治今云南省凤庆县。为顺宁府治。
又称纳克书奔盆族。在今西藏比如县东彭盼区香曲、亚栋一带。为藏北三十九族之一。清乾隆《西藏志·外番》、《卫藏通志》 作三札。
一作莨荡渠、狼汤渠。即战国至秦、汉间之鸿沟。《汉书· 地理志》 河南郡荥阳县: “有狼汤渠,首受泲,东南至陈入颍,过郡四,行七百八十里。” 《水经· 河水》: “又东过荥阳县北,蒗荡渠出焉。” 故道自
即今湖北汉川县北二十六里刘家隔镇。明、清置巡司于此。《清一统志·汉阳府一》:刘家隔巡司“唐、宋汊川县治也。相传宋知军事刘毅隔岸种荻,后人因以名之。其地卑下,每岁春水弥漫,秋冬始涸,平原周广四十里,商贾
在今云南曲靖市东北。《方舆纪要》卷114沾益州:阿幢桥“在州南百八十里,跨交水上。有巡司”。
隋大业三年 (607) 改胜州置,治所在榆林县 (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黄河南岸十二连城)。辖境约当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东北部、呼和浩特市西部和托克托县地。唐贞观三年 (629) 改置胜州,天宝元年 (74
夏有鬲氏。在今山东平原县西北武家庄。《左传·襄公四年》 载:后羿为寒浞所杀,其大臣“靡奔有鬲氏”。后“靡自有鬲氏收(斟灌、斟寻)二国之烬,以灭浞而立少康”。即此。春秋时为齐国鬲邑,秦置鬲县。
西汉置,属定襄郡。治所似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与卓资县间,今地无考。东汉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