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八公山

八公山

①在今安徽和县城北半里。《舆地纪胜》卷48和州:“八公山在郡城北来山之左。世说八仙人围棋会饮于此,故名。张祁谓仙风对八公,盖一郡之胜概也。”

②一名肥陵山。在今安徽寿县北五里,南滨东淝河,西、北面临淮河。《水经·肥水注》:淮南王刘安笃好儒学、方术。“忽有八公,皆须眉皓素,诣门希见。……乃与安登山,䔆金于地,白日升天。余药在器,鸡犬舐之者,俱得上升。其所升之处,践石皆陷,人马迹存焉。故山即以八公为目”。东晋太元八年(383)“淝水之战”时,前秦苻坚登寿阳城(今寿县)望八公山草木,以为晋兵,即此。


又称北山、淝陵山。在安徽省寿县城北2.5千米。处淮河东岸,东淝河入淮处以北。海拔241米。东晋太元八年(383年)淝水之战,谢石、谢玄率兵抗击前秦苻坚南侵,苻坚兵败。苻坚登寿阳城(今寿县),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即此(见《资治通鉴》)。“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典故出此。附近一带以产豆腐闻名。


猜你喜欢

  • 白石江

    在今云南曲靖市北郊。《明一统志》卷87曲靖府:白石江“在府城北八里。本朝洪武十四年,西平侯沐英征云南,闻元司徒平章达里麻拥兵十余万屯曲靖,遂进师至白石江与之大战,擒达里麻,俘甲士二万于此”。《方舆纪要

  • 阳驿铺

    即今河南宁陵县西二十里阳驿乡。清光绪《归德府志》卷首《宁陵县境图》:西有阳驿铺。集镇名。在河南省宁陵县西部。阳驿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4900。昔有东西大道,设有驿铺,坐北向南,故名。有修配、砖瓦、木

  • 南赕

    元至元十五年 (1278) 置,属云南行省。治所在今云南盈江县北四十四里勐弄。明初废。元时置,治今云南省盈江县北。明初废。

  • 菅县

    西汉置,属济南郡。治所在今山东章丘市西北。文帝四年 (前176) 封齐悼惠王子罢军为菅侯,后为县。《晋书·慕容德载记》: “晋南阳太守闾邱羡、宁朔将军邓启方率众二万来伐,师次菅城。” 即此。南朝宋省。

  • 嘎海庙

    即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东北乌拉盖苏木。清为乌珠穆沁左翼旗驻地。

  • 高桐关

    在今新疆吐鲁番市西北。《晋书· 吕光载记》: 东晋太元十年 (385),吕光自西域还,“苻坚高昌太守杨翰说其凉州刺史梁熙拒守高桐、伊吾二关。熙不从”。

  • 武兴郡

    ①十六国前凉置,治所在晏然县 (今甘肃武威市西北七十里)。北周废。②北魏置,为东益州治。治所在武兴县 (今陕西略阳县)。辖境相当今陕西略阳县地。西魏改为顺政郡。北魏置,治武兴县(今陕西略阳县)。辖境相

  • 龙角洞

    在今湖南凤凰县北八十二里天星寨北、鸭保寨西南。清严如熤《苗疆险要考》谓“两面高山,中有冲垅,蛇径盘屈,为苗中扼要之地”。清乾隆征苗时设粮台于此。

  • 泰历县

    1944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泰安县北部与历城县南部地析置,治泰安 (今山东泰安市)。取二县首字为名。1946年撤销,并入泰安县。旧县名。山东抗日根据地设。1944年由泰安县北部与历城县南部析置,治泰安(

  • 永泰陵

    北宋哲宗赵煦的陵墓。在今河南巩义市西南芝田镇西南八陵村。与永裕陵相距里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