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 (猛) 马
宋大理时为俄麻甸。即今云南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西南四十八里勐马镇。洪宪元年(1916) 《最新大中华帝国道县形势全图》: 澜沧西南有勐马。傣语 “勐” 为地方,“马” 为来,意即从他乡迁来的村。
宋大理时为俄麻甸。即今云南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西南四十八里勐马镇。洪宪元年(1916) 《最新大中华帝国道县形势全图》: 澜沧西南有勐马。傣语 “勐” 为地方,“马” 为来,意即从他乡迁来的村。
明永乐七年(1409)置,属奴儿干都司。治所在今黑龙江省抚远县西喜鲁林古城。后废。明永乐七年(1409年)置,治今黑龙江省抚远县西喜鲁林。属奴儿干都司。后废。
又作克默尔(儿)河卫。明永乐六年(1408)置,属奴儿干都司。治所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奇集湖东南、斯特里卡湾以南的克默尔河流域。后废。明永乐六年(1408年)置,治所今址不详,辖区约
一名金刚台山。在今河南商城县东南。《清一统志·光州》:金刚台山“在商城县东南三十里。旧名石额山。高二十余里,延袤六十余里。双峰并峙,上有风洞、龙井。宋嘉熙元年,光州徙治金刚台山。元至元七年,都元帅伊素
又名查浦、柤渎、柤塘。在今浙江萧山市西南。《三国志·吴书·孙静传》: “是时太守王朗拒(孙) 策于固陵,策数度水战,不能克。静说策曰:‘朗负阻城守,难可卒拔。查渎南去此数十里,而道之要径也’ ……便分
在今山西繁峙县东北代堡。《元和志》卷14代州繁峙县:“隋开皇十八年重置于今县东六十里大堡戍。”即此。
①即今北京市丰台东二十二里海慧寺。明嘉靖十四年 (1535) 建。清 《日下旧闻考》 卷90:“海会寺,穆宗受釐之地。万历增修,极其宏丽,今则零落无存矣。”②在今山西阳城县东三十里大桥村。《清一统志·
即今广西乐业县西南甘田镇。1944年冬广西省府部分机关迁此。
①在今安徽蒙城县西北二十里。《方舆纪要》卷21寿州蒙城县: 驼山 “山首尾高而中陷,俗呼驼腰山,一名灵山”。②在今山东青州市西南八里。《明一统志》 卷24青州府: 驼山 “以形似名。山阴有龙湫,上有龙
在今四川绵阳市北。民国《绵阳县志》卷1:兴龙山在“治北六十里。旧名龙鼻觜。山半有石刻 ‘古龙鼻觜’ 四大字”。清嘉庆五年(1800)德楞泰镇压白莲教义军,曾驻此,改名兴龙山。即“兴隆山”。
在今福建沙县西。《明通鉴》: 洪武元年 (1368) 六月,“ (陈) 友定故将金子隆、冯谷保等复率众寇延平,(延平卫部将蔡玉) 击败之,追至沙县青云寨,子隆负险拒守”,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