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郡
东汉建安十三年 (208) 析南阳郡置,属荆州。治所在南乡县 (今河南淅川县西南丹江水库内)。西晋改顺阳郡。南齐改为从阳郡。北魏复改顺阳郡。西魏析顺阳郡置南乡郡,治所在南乡县 (今淅川县南丹江水库内)。隋开皇初废。
东汉建安中置,治南乡县(今河南淅川县西南旧县东南原丹江南岸)。属荆州。辖境相当今河南省西峡县至湖北省谷城县间淅川、丹江流域。西晋太康初移治酂县(今湖北老河口市西北),咸康四年(338年)复还治南乡县。南朝宋改顺阳郡。西魏又改为南乡郡。隋开皇初废。
东汉建安十三年 (208) 析南阳郡置,属荆州。治所在南乡县 (今河南淅川县西南丹江水库内)。西晋改顺阳郡。南齐改为从阳郡。北魏复改顺阳郡。西魏析顺阳郡置南乡郡,治所在南乡县 (今淅川县南丹江水库内)。隋开皇初废。
东汉建安中置,治南乡县(今河南淅川县西南旧县东南原丹江南岸)。属荆州。辖境相当今河南省西峡县至湖北省谷城县间淅川、丹江流域。西晋太康初移治酂县(今湖北老河口市西北),咸康四年(338年)复还治南乡县。南朝宋改顺阳郡。西魏又改为南乡郡。隋开皇初废。
即今湖北汉川县西南四十六里杨林沟镇。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汉川县西南有杨林集。
即今河北泊头市西北郝村镇。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49交河县图: 北有郝村镇。在河北省泊头市北部。面积93平方千米。人口3.6万。镇人民政府驻郝村,人口 1250。明永乐年间山西洪洞郝姓迁此建村,故名
一名霞凝港。即今湖南望城县东十八里霞凝乡。《清一统志·长沙府二》 “榔梨市”条下:“下泥市在(长沙)县西四十里。”
即今福建永春县西北苏坑乡。《方舆纪要》卷99德化县:“苏坑隘在县东南。”
①又名摄山、伞山。即今江苏南京市东北栖霞山。山分中峰、东峰、西峰三支,中峰最高,名凤翔岭。山中有栖霞寺。还有千佛岩、舍利塔、无量殿等古迹。《南史· 明僧绍传》: 南齐明僧绍弟庆符罢任,僧绍 “遁还摄山
在今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西南。民国 《奉天通志》 卷116: 蒲石河 “在宽甸西南九十里”。产煤。
即今广东高州市东南泗水镇。清光绪《茂名县志》卷2:县治“东之南三十里白村墟。《旧志》:四水”。
亦作傥城郡。 西魏废帝三年 (554) 改晋昌郡置,属梁州。治所在龙亭县 (今陕西洋县东十八里)。辖境相当今陕西洋县地。隋开皇三年 (583)废。
唐方镇名。上元元年 (760) 置,治所在福州 (今福建福州市)。大历六年 (771) 废。
唐武德五年(622)置,属窦州。治所在今广西北流市东南。《新唐书·地理志》:扶莱县“以扶莱水名之”。贞观中废。乾封中复置,属禺州。北宋开宝五年(972)废。古县名。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今广西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