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州
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在上林县 (今广西上林县东南澄泰乡古城村)。辖境相当今广西上林、马山等县地。贞观八年 (634) 改为澄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上林县(今广西上林县南)。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林、马山二县和忻城县南部、武鸣县北部地区。贞观八年(634年)改为澄州。
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在上林县 (今广西上林县东南澄泰乡古城村)。辖境相当今广西上林、马山等县地。贞观八年 (634) 改为澄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上林县(今广西上林县南)。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林、马山二县和忻城县南部、武鸣县北部地区。贞观八年(634年)改为澄州。
北宋置,属渠江县。在今四川广安县北九十里井河镇。
金贞祐三年(1215)改繁畤县置,属太原府。治所在今山西繁峙县东南三里南关村。元属冀宁路。明洪武二年(1369)改繁峙县。金贞祐三年(1215年)升繁畤县置,治今山西省繁峙县东南南关。辖境相当今山西省
即骊邑。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北十四里。《史记·秦始皇本纪》:十六年(前231),“秦置丽邑”。即此。
在今山东郓城县西北。《清一统志·曹州府一》:大潴潭“相传即大野泽之余流也。《府志》:潭久涸,雨潦即成巨浸”。
即今辽宁辽阳县东南浪子山。清置驿站。乾隆 《钦定盛京通志》 卷33: 奉天南至朝鲜站道二百里 “至浪子山站”。即此。
在今河南安阳市西北。其地发现商代后期都城遗址,即著名的殷墟。
明置,属盖州卫。即今辽宁盖州市西南榆林堡。明 《辽东志》 卷1 《盖州卫图》: 有榆林铺。
又名笔架峰。在今湖南炎陵县北十里。《明一统志》 卷64衡州府: 青台山 “形如笔架,为一邑壮观”。
在今四川越西县南。《方舆纪要》 卷74越巂卫军民指挥使司: 梅子岭桥 “在卫南五十里。路出宁番往来通道也”。
即斡罗思。指13世纪初期基辅罗斯等公国。约当今乌克兰基辅、俄罗斯莫斯科一带地区。《元史·速不台传》:辛丑(公元1241年),“太宗命诸王拔都等讨兀鲁思部主也烈班,为其所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