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南旺湖

南旺湖

在今山东汶上县西南。约即 《水经·汶水注》 之茂都淀,为汶水所潴,后渐浅涸。明永乐中重修会通河,筑戴村坝,遏汶水西南流至南旺高地,围堤为湖,称为水脊,分南北流入会通河,规定七分向北,三分向南。湖初置时周围一百五十里,运河贯其中。湖区由运河堤和汶水堤分成三部分: 运西为南旺西湖,周九十三里; 运东汶南蜀山湖,为南旺东湖,周六十五里; 运东汶北马踏湖,为南旺北湖,周三十四里。三湖总名南旺湖。湖周筑堤,设闸坝多处。旱则泄湖入运,潦则减运入湖。与东平州安山湖、济宁州马场湖、沛县昭阳湖 (今属山东微山县) 合称漕渠四水柜。实际上蜀山、马踏两湖在运东地势较高,可称水柜; 南旺西湖在运西,地势低于运河,主于泄以备涝,是为 “水壑”。蜀山湖因为汶水入南旺首潴之所,最为重要。明代以后三湖滩地多被垦为田,今南旺西、马踏两湖已堙,惟蜀山湖犹存。


古湖名。在今山东省汶上县西南。《水经注》名茂都淀,为汶水所潴,后渐浅涸。明永乐中筑戴村坝,遏汶水西南流至湖中高处地名南旺,分流南、北为会通河。运河(会通河)东西、汶水南北皆有堤工,全湖分而为三:运西为南旺湖,是为南旺西湖,周九十三里;运东汶南为蜀山湖,是为南旺东湖,周六十五里;运东汶北为马踏湖,是为南旺北湖,周三十四里。三湖总名南旺湖,周围有堤,并设闸坝多处,旱则泄湖入运,潦则减运入湖,与东平州安山湖、济宁州马场湖、沛县昭阳湖(今属山东微山)合称漕渠四水柜。今南旺、马踏二湖已湮,惟蜀山湖犹存。


猜你喜欢

  • 弄溪镇

    北宋置,属益阳县。即今湖南桃江县治。清同治《益阳县志》卷2:“两岸市廛夹峙如巷,故曰弄溪。”镇因溪为名。后又名桃江镇。

  • 叶堂堡

    即叶堂关。在今四川平武县西北叶塘乡。《方舆纪要》卷73松潘卫小河所:叶堂堡“在所东南十六里。《志》云:小河以东凡七堡,惟叶堂为要隘, 有官军屯戍。东通白马、毛公,西逼竹头、野猪、白草诸寨, 其西北六里

  • 贝拉

    在今新疆叶城县东南。《清一统志·叶尔羌》:贝拉“在哈尔噶里克东南六十里”。

  • 小落门砦

    北宋置,属秦州。即今甘肃武山县东三十里洛门镇。以伏羌县有大落门,故名。

  • 裴家川

    ①在今甘肃古浪县东裴家营乡一带。《方舆纪要》 卷63庄浪卫: 裴家川 “在卫东。东北流,绵亘于靖远卫及宁夏中卫之境,为戍守要地。万历间,设官兵驻守于此”。②即今宁夏中卫县西南米粮川,北流入黄河。《方舆

  • 上杭场

    唐大历四年(769)析龙岩县胡雷下保置,即今福建永定县东北胡雷镇。五代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徙艺梓堡(今福建永定县东北)。北宋淳化五年(994)升为上杭县。《元一统志》:“按字义,杭与航同。盖言自县

  • 三沙

    在今上海市崇明县东北三沙洪一带。《方舆纪要》卷24太仓州崇明县“崇明旧城”条下记:北宋建中靖国初(1101)于姚刘沙岛西北涌出一沙,“以三次叠涨,因名三沙,亦谓之崇明沙。绍兴初,盗邵青聚党于崇明沙,将

  • 牛河梁遗址

    在今辽宁凌源市与建平县交界处,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遗迹分布在十余处地点,范围达50平方公里,有用于祭祀的女神庙与积石的墓冢群。已发现的女神庙由一个多室和一个单室两组建筑物构成,墙壁表面绘赭红色图案,

  • 红崖大囤

    在今四川叙永县东北十里红崖山。《明史·朱燮元传》:天启三年(1623),讨奢崇明之乱,“奢明父子逃入红崖大囤,官军蹙而拔之”。即此。

  • 苕溪

    ①一名苕水。即今浙江省北部注入太湖之苕溪。为本省七大水系之一。《元和志》 卷25湖州乌程县: “霅溪水一名大溪水,一名苕溪水,西南自长城、安吉两县东北流,至州南与余不溪水、苧溪水合,又流入太湖,在州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