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敖国
古地名。故址旧说以为在今加里曼丹岛西部杜连河南岸之塞卡道。但对音未合。应在此河北岸之桑高。其地亦称上侯。清谢清高 《海录》 有专条记述。
古地名。故址旧说以为在今加里曼丹岛西部杜连河南岸之塞卡道。但对音未合。应在此河北岸之桑高。其地亦称上侯。清谢清高 《海录》 有专条记述。
汉为大宛国。 南北朝时为破洛那。 隋、唐时又称拔汗那、 悍、 跋贺那。 在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都城在今乌兹别克斯坦纳曼干北卡桑赛。 《隋书· 西域传》: 汗国
明洪武二年 (1369) 改思明路置,属广西行中书省。治所在今广西宁明县东明江镇。后属广西布政使司。辖境相当今广西宁明县附近地。清雍正十一年 (1733) 废。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思明路置,治今
即下查埠塘。今湖北仙桃市东三十里下查埠镇。明嘉靖《沔州志》卷6:下渣“东一百二十里”。
在今广西靖西县东南。《明一统志》 卷85镇安府: 黑洞水 “在府城南二百余里。洞中水长流”。
①在今江苏丰县境。唐白居易《朱陈村》诗:“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②即今山东临沂市西南三十五里朱陈。民国《临沂县志》舆图:县西南有朱陈(村)。
亦作偏城郡。北魏太和元年 (477) 置,属延州。治所在广武县 (今陕西延安市东北甘谷驿镇附近)。辖境相当今陕西延安市中部和北部地。隋开皇三年 (583) 废。北魏太和元年(477年)置,治广武县(今
金天德三年(1151)改徐州置,治所在安肃县(今河北徐水县)。元不辖县。明洪武二年(1369)改为安肃县。金天德三年(1151年)改徐州置,治安肃县(今河北徐水县)。属中都路。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徐水县东
即今广东南雄县东北梅岭镇。清同治 《广东图说》 卷86: 南雄州有梅岭汛。
今西藏亚东县,为藏印度交通要隘。清光绪十九年(1893)中英《藏印度续约》规定亚东开为商埠。二十年(1894)置亚东关。1960年与帕里宗合并设亚东县。
1945年置,属山东省。治所即今山东烟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