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纤道
原名纤塘、运道塘、纤道桥。在今浙江绍兴市北部,从东到西横贯绍兴全境,绵延20余公里。唐元和十年(815)始筑。后依萧绍运河延至萧山、上虞。明、清两代数次修葺,改用石甃。纤道桥是由石墩梁桥间以数十座拱桥、梁桥构成的水中长桥。它的修建为行舟背纤、躲避风浪带来了极大的便利。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名纤塘、运道塘、纤道桥。在今浙江绍兴市北部,从东到西横贯绍兴全境,绵延20余公里。唐元和十年(815)始筑。后依萧绍运河延至萧山、上虞。明、清两代数次修葺,改用石甃。纤道桥是由石墩梁桥间以数十座拱桥、梁桥构成的水中长桥。它的修建为行舟背纤、躲避风浪带来了极大的便利。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指今山西代县西北雁门关以南的陉岭地区。《资治通鉴》:西晋永嘉四年(310),刘琨“乃徙楼烦、马邑、阴馆、繁畤、崞五县民于陉南”。胡三省注:“陉,谓陉岭。”古地区名。指今山西省代县西北雁门关所在陉岭以南
即今湖北神农架林区东二十八里阳日镇。旧属房县。民国《湖北通志》卷34房县:阳日湾市“在县南一百八十里”。
又作赫克特里山。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乌苏里江下游东岸。清《乾隆内府舆图》:乌苏里江下流东岸有“何克忒里阿林”。齐召南《水道提纲》卷25:乌苏里江北流,“与黑龙江会。其东岸,即赫克特里山也”。
在今安徽萧县西北五十里。《方舆纪要》卷29萧县: 英州泊,“ 《志》 云: 其地有城址,中多水,相传昔置州于此。又西北五里为黑沙废县,即故英州附郭县也。元末,其地为水所圮,遂成平陆。今俗呼为雁门泊”。
指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为广西之别称。因位于古百越 (粤) 地西部而名。(1)地区名。指今广东省西部漠阳江、鉴江流域及雷州半岛地区。包括今阳江、茂名、湛江三市所辖。(2)广西别称。因古为百粤地而得名。
①在今湖北省保康县西南。《方舆纪要》卷79保康县:九龙砦“在县西南九十里。因高设险,可以避兵”。②在今陕西平利县南三百六十里。《清一统志·兴安府二》:九龙砦“山连八里冈。俗传为蛮王砦。砦后三里有九龙洞
①西汉置,属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商水县西北。东晋为汝阳郡治。隋大业初废。②南朝梁置,属财丘、梁兴郡。治所在今安徽临泉县境。北魏以后废。③隋大业三年(607)改上蔡县置,为汝南郡治。治所即今河南汝南县。
即唐代乌湖岛。今山东长岛县北北隍城岛。《清一统志·登州府》:南隍城岛“在蓬莱县北四百余里。又北九十里,有北隍城岛”。
一名凤凰山。在今广东阳东县西北。《舆地纪胜》卷98南恩州:凤凰山“一名北甘山。……《倦游录》云:南恩州北甘山,壁立千仞,有瀑水飞下,猿狖不能至。凤凰巢其上,彼人呼为凤凰山”。
在今湖南衡阳市南岳区南岳镇西北,为衡山七十二峰之一。世传恩大和尚掷钵于此,赴陈主之召,故名。《清一统志·衡州府一》: 掷钵峰“在衡山县西北十七里。下有隐身岩、卓锡泉; 又有船石,其状如船,人经其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