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台北市

台北市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置,属台湾省。治所即今台北市。


在台湾省本岛北部。面积272.16平方千米。人口263.3万。是台湾省省会、第一大城市。辖松山、大安、古亭、双园、龙山、城中、建成、延平、大同、中山、内湖、南港、木栅、景美、士林、北投等16区。市政府驻建成区。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氏治台后,属天兴县,后属天兴州。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郁永河至今士林、北投一带硫黄采矿业兴起,四十八年闽籍泉州人继而入垦大加蚋(今万华一带),经济日益繁荣。雍正元年(1723年)属淡水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八里坌(今淡水镇)都司营移驻艋舺(今台北市龙山区),至乾隆五十年升为县丞。光绪元年(1875年)设台北府,以淡水县为府治(今市境城中区)。台北之名始此,成为台湾北部政治中心。光绪十三年台湾建省,台湾巡抚驻此,进而为台湾全省政治中心。光绪二十一年日占后废台北府,改设台北县。此后行政建制变动频繁,至1920年后台北始为市,属台北州。1945年光复后设市,划原辖域为10个区,后又划入北投、士林、内湖、南港、景美、木栅等六乡镇置为区,扩大为16个区。地处台北盆地东部,北部为大屯火山区,东、南为低山、丘陵环绕,淡水河流贯市境西部。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业除种植稻外,以蔬菜、瓜果、花卉等为大宗。城市的发展始于艋舺港口的开发。由于垦民与大陆来往频繁,贸易日盛,18世纪中叶淡水河边已有渡口街、水仙宫街、番薯市街等街道,被称为“一府(台南)、二鹿(鹿港)、三艋舺”的台湾第三大城市。1945年光复后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全省最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工业以电机及电器具制造为主,化学、化学制品、印刷等业也占重要地位。台湾纵贯铁路横贯本市,设有南港、松山、台北、万华四车站,并有支线西北经关渡达淡水镇。高速公路横贯本市,设有内湖、圆山、台北三交流道。此外还有省道、县道、乡道构成高密度公路网。境内松山机场辟有岛内航线。全省1/4大专院校集中于此,有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中兴大学、东吴大学、大同工学院等。名胜古迹有阳明山风景区、北投风景区、台北公园、木栅动物园、剑潭公园、双溪公园和龙山寺、霞海城隍庙、保安宫、孔子庙、指南宫、碧山寺、关渡宫等。


猜你喜欢

  • 牛溪镇

    北宋置,属汶川县。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北三十里龙溪乡。

  • 西河郡

    ①一作河西郡。战国魏置。文侯时吴起曾为西河守。辖境相当今陕西东部黄河西岸地区。公元前330年地入秦,郡废。②西汉元朔四年(前125)置,治所在平定县(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东南境)。一说治所在富昌县。辖境

  • 巨人山

    在今四川茂县南二十里。《寰宇记》卷78汶山县:巨人山“在县南三十里。山头有石如人立,面南,玄宗幸蜀时,以石人背立,敕令鞭之一百。下有九池,俗传为九龙池”。

  • 梁国

    西汉高帝五年 (前202) 改砀郡为梁国,都定陶 (今山东定陶县西北)。文帝时移都睢阳县 (今河南商丘县南)。成帝永始中,辖境相当今河南商丘市和商丘、虞城、民权、安徽砀山等县地。王莽始建国初改为梁郡。

  • 黄安县

    ①西魏改华阳县置,为华原郡治。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南一百二十里王河镇。隋属普安郡。唐武德初属始州,先天二年 (713) 改属剑州,天宝初又属普安郡,乾元初复属剑州。唐末改为普成县。②明嘉靖四十二年 (1

  • 下桃

    在今陕西汉中市东。南北朝时戍守要地。《宋书·萧思话传》:元嘉十年(433)二月,“(萧)承之等进黄金,(蒲)早子、(萧)健等退保下桃”。

  • 阅马台 (臺)

    又名凉马台。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十六国后赵石虎所筑。《太平御览》 卷300引 《邺城故事》: 凉马台 “一名阅马台,一名戏马台”。《水经·浊漳水注》: “漳水自西门豹祠北,径赵阅马台西。……石虎每讲武于

  • 的澄河

    即滴澄河。今贵州修文县西猫跳河。《明史·地理志》 威清卫: “西有的澄河,即陆广河上流。”

  • 始安县

    ①西汉元鼎六年 (前111) 置,属零陵郡。治所即今广西桂林市。东汉为始安侯国。三国吴为始安郡治。南朝宋为始建国治。南齐复为始安郡治。梁又为桂州治。唐贞观八年 (634) 改为临桂县。②南朝宋置,属巴

  • 王村寨

    在今河南范县西南四十二里濮城镇。《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同光四年(926)三月,“时潘环守王村寨,有积粟数万,亦奔汴州”。明景泰二年(1451)濮州徙治于此。1913年为濮州治。1956年县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