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隐山
在今浙江缙云县治(五云镇)。《方舆胜览》卷9处州:吏隐山“在州东北五十里。山南有唐李阳冰为缙云令秩满退居于此为洼樽,瀑布飞泉,洒落三百余尺。上有四井,周回四丈,因名吏隐山。留题篆刻,至今人宝之”。
在今浙江缙云县治(五云镇)。《方舆胜览》卷9处州:吏隐山“在州东北五十里。山南有唐李阳冰为缙云令秩满退居于此为洼樽,瀑布飞泉,洒落三百余尺。上有四井,周回四丈,因名吏隐山。留题篆刻,至今人宝之”。
①西魏置,治所在北淯郡武川县 (今河南南召县东南)。北周辖境相当今河南南召县东南地。隋仁寿中改为淯州。②唐贞观八年 (634) 改南恭州置,治所立山县(在今广西蒙山县东南二十里蒙江南岸)。《元和志》卷
即今黑龙江省五常市南及吉林舒兰、蛟河县境之老爷岭。《金史·地理志》:会宁有马纪岭。
在今江苏溧水、高淳与安徽当涂三县间。《寰宇记》卷90升州溧水县:石臼湖“西连丹阳湖,岸广一百六十余里。北枕横山,东连廪丘山”。《景定建康志》卷18:石臼湖“纵五十里,衡四十里,四连丹杨湖,湖中有军山、
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为古黄河渡。《魏书·太祖纪》: 登国六年 (391) 十一月,大破卫辰子直力鞮军于铁岐山南,“戊子,自五原金津南渡河”。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南古黄河上。《魏书·太祖纪》:
即今四川阆中市。战国秦惠文王灭巴国后,张仪重建。《新定九域志》卷8阆州:“阆中古城,本张仪城也。”《舆地纪胜》卷185阆州:张仪城,“《图经》云:秦司马错执巴王以归,阆中遂筑此城。今仪庙存焉,谓之张仪
在今湖北云梦县西南涢水东岸。《三国志·魏书·王基传》:“基又表城上昶,徙江夏治之,以逼夏口。”
①在今山西朔州市东南。《金史·地理志》:朔州鄯阳县“有太和岭”。《元史·成宗纪》:元大德四年(1300),“车驾幸上都,置西京太和岭屯田”。②在今山西代县西北。明置巡司于此。后废。③即今俄罗斯西南部、
一名灵芝山。在今四川仁寿县东南四十里始建乡境。《旧唐书·地理志》 始建县: “旧治拥思茫水。圣历二年,移治荣祉山。” 《舆地纪胜》 卷150隆州: 荣祉山,“ 《皇朝郡县志》 云: 在井研县东北。……
①北齐改西楚州置,治楚城(今河南信阳县北五十一里长台关西)。隋开皇九年(589)废。②隋开皇九年(589)置,治所在零陵县(今湖南永州市)。大业初改零陵郡。唐武德四年(621)复为永州。天宝元年(74
①南朝梁大通元年 (527) 置,治所在顿丘竹邑城 (今安徽宿州市北二十里老符离集)。辖境相当今安徽宿州市北部、濉溪、萧县以及江苏沛县等地。东魏武定五年 (547) 改为南济阴郡。北齐复为睢州,移治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