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尔喀右翼旗
俗称达尔罕贝勒旗。清顺治十年(1653) 建,属乌兰察布盟。旗府驻地在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驻地百灵庙北。20世纪40年代迁驻昌汗厚 (今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北查干哈达苏木)。1949年称达尔罕旗。1952年与茂明安旗合并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古旧旗名。又称达尔汉旗。清顺治十年(1653年)以喀尔喀部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百灵庙)南大汗海之北,属乌兰察布盟。20世纪40年代迁治昌汗。1952年与茂明安旗合并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治百灵庙。
俗称达尔罕贝勒旗。清顺治十年(1653) 建,属乌兰察布盟。旗府驻地在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驻地百灵庙北。20世纪40年代迁驻昌汗厚 (今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北查干哈达苏木)。1949年称达尔罕旗。1952年与茂明安旗合并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古旧旗名。又称达尔汉旗。清顺治十年(1653年)以喀尔喀部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百灵庙)南大汗海之北,属乌兰察布盟。20世纪40年代迁治昌汗。1952年与茂明安旗合并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治百灵庙。
即今云南个旧市西南元江北岸水塘。明置水塘寨土寨长。
即悉补野。西藏吐蕃王朝建政前的称号。《旧唐书·吐蕃传》 载吐蕃王室祖先 “遂改姓为窣勃野”。地在今西藏山南地区乃东、穷结等县境。
即今辽宁凌源市东南七十里四官营子镇。民国熊知白《东北县治纪要》热河凌源县:“四管营子距县市七十里。户数二百五十,人口二千。”
明洪武三年(1370)改兴和路置,属北平布政司。治所即今河北张北县。四年(1371)废。明洪武三年(1370年)以兴和路改置,治高原县(今河北张北县)。属北平布政司。辖境小于兴和路。后省。
即夏屋山。在今山西代县东北。《汉书·地理志》 太原郡广武县: “ [句注]、贾屋在北。”师古曰: “贾屋山,即 《史记》 所云 ‘赵襄子北登夏屋’ 者。”古山名。又称夏屋山、夏壶山、贾母山。在今山西省
战国楚邑,在今河南南阳市西北。《史记·楚世家》: 顷襄王十八年 (前281),楚人说王曰: “楚之故地汉中、析、郦,可得而复有也。”(郦zhí) 古邑名。战国楚邑。在今河南省南阳市西北。《史记·楚世家
大理国会川府。在今四川会理县。《元混一方舆胜览》 卷下: “汉名会川县,蛮名法歪纳。”
西周时东夷小国。在今山东莒县西南、沂南县东南。《春秋》: 宣公九年 (前600),“齐侯伐莱。秋,取根牟”。杜注: “根牟,东夷国也。今琅邪阳都县东有牟乡。” 《左传》: 昭公八年 (前534),“秋
①在今四川理县东北七十里薛城镇西南。《元和志》 卷32维州: “本徼外羌冉之别种也, 初蜀将姜维、马忠北讨北汶山叛羌,此其地也,今名姜维城,即维所筑。” 《舆地纪胜》
即大招寺。今西藏拉萨市中心大昭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心。建于公元7世纪中叶,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据藏史《贤者喜宴》记载:“赞普松赞干布时建立了逻娑白哈尔……”逻娑即今拉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