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夏县

夏县

北魏太和十八年 (494) 改北安邑县置,属河北郡。治所在今山西夏县西北十五里禹王城。《元和志》 卷6夏县: “因夏禹所都为名。” 北周建德七年(578) 移治今夏县,为安邑郡治。隋大业初属河东郡。唐属陕州。金属解州。民国初属山西河东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


(1)古县名。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改北安邑县置,治今山西省夏县西北禹王城。属河北郡。后为安邑郡治。北周建德七年(578年)移治今夏县。(2)今县名。在山西省西南部、黄河北岸、中条山西麓,东南邻河南省。属运城市。面积1352平方千米。人口35.3万。辖6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瑶峰镇。古为安邑地,夏禹建都于此。春秋属晋。战国初为魏国都。秦置安邑县,为河东郡治。两汉、魏、晋因之。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分安邑县为南、北安邑县,十八年北安邑县改夏县,治今县西北禹王城。北周建德七年(578年)移今址。《太平寰宇记》:夏县“以夏禹所都之地为名”。隋属河东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属虞州,贞观十七年(643年)属绛州,大足元年(701年)改属陕州,不久复属绛州,乾元三年(760年)又属陕州。北宋因之。金贞祐三年(1215年)属解州。元、明不改。清因之。1914年属河东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49年属运城专区,1951年属晋南专区。1967年属晋南地区,1970年属运城地区。2000年属运城市。黄河、涑水河、白沙河、姚暹渠、泗交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棉花、玉米、谷子为主。矿产有金、银、铜、铁、铝、煤、铝土、大理石、石英、石膏等。工业有采矿、电力、机械、化工、纺织、制药、建材、玻璃、食品等。同蒲铁路和太风、太茅公路经过县境。名胜古迹有东下冯遗址、司马光祖茔、堆云洞、薛嵩墓碑、禹王古城、温泉等。


猜你喜欢

  • 西梁山

    即梁山。在今安徽和县南长江西岸。《明史·地理志》和州:“梁山在南,与当涂县博望山夹江相对,谓之天门山,亦曰梁山。”又称梁山。在安徽省和县城南,长江北岸。与对岸当涂县东梁山合称天门山。由大、小陀山组成,

  • 高梁山

    ①即高凉山。在今广东高州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104高州府茂名县: 高凉山,“ 《志》云: 山本名高梁,群峰并耸,盛夏如秋,故改梁为凉”。②即今四川梁平县东南与万县交界之精华山 (铁凤山)。《隋书·

  • 迪化府

    清光绪十二年 (1886) 改迪化直隶州置,属新疆省。治所在迪化县 (今新疆乌鲁木齐市)。辖境约当今新疆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石河子、昌吉、玛纳斯、沙湾、吉木萨尔、阜康、奇台、木垒、米泉、呼图壁等市县地

  • 安复县

    西晋太康元年(280)以安城县改名,属安成郡。治所在今安福县西严田乡东北竹山下。隋开皇中省入安成县,开皇十八年(598)改安成县为安复县,属庐陵郡。治所即今江西安福县。唐武德五年(622)为颍州治,七

  • ①春秋属宋,后入于楚。在今安徽淮北市西北相山区。《史记· 春申君列传》: “魏氏将出而攻留、方与、铚、湖陵、砀、萧、相,故宋必尽。” 秦置县。②春秋时楚邑。在今河南鹿邑县东十五里。《续汉书·郡国志》

  • 陈家楼子

    即今陕西耀县西北柳林乡。1941—1943年陕甘宁边区置同宜耀县治此。

  • 汉龙关

    在今云南瑞丽市南境外的硔卯。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云南巡抚陈用宾筑,为腾越八关之一。清季中英勘定滇缅边界时,被划入缅甸。在今云南省瑞丽市南边界外缅甸境内景养。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置。与天马

  • 巫峡

    在今四川巫山县东,为长江三峡之一。《水经·江水注》:“江水又东径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江水历峡,东径新崩滩,其间首尾一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

  • 乌罗龙干等处长官司

    元置,属思州安抚司。治所即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乌罗镇。明洪武初改置乌罗长官司。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置,治今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西乌罗镇。明洪武初改乌罗长官司。

  • 略阳道

    西汉置,属天水郡。治所即今甘肃秦安县东北陇城乡。《后汉书· 隗嚣传》: 建武八年 (32)春,“来歙从山道袭得略阳城,……嚣自悉其大众围来歙。公孙述亦遣其将李育、田弇助嚣攻略阳,连月不下”。即此。东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