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召

大召

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蒙古语称“伊克召”,意为“大庙”。汉名原为弘慈寺,明隆庆年间由土默特蒙古淹答汗与夫人三娘子共同主持兴建。后改称无量寺。因供奉银佛像,俗称银佛寺。


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城区。蒙古语称伊克召,意为大庙。建成于明万历八年(1580年)。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扩建,并将大殿屋瓦全部换成黄色琉璃瓦。现存经堂和大佛殿为保存较好的明建筑。因寺内供奉释迦牟尼银质佛像,俗称银佛寺。大佛殿前有明天启七年(1627年)铸铁狮子及铁香炉各一对。寺内还有山门、过殿、东西配殿及九间楼等建筑。


猜你喜欢

  • 东峨州

    唐总章元年(668)置, 治所在峨石县(今广西北流市东南一百里)。次年改为禺州。唐总章元年(668年)置,治峨石县(今广西北流市东南)。二年改名禺州。

  • 辽阳路

    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辽阳府置,属辽阳行省。治所在辽阳县(今辽宁辽阳市老城)。辖境相当今辽宁辽阳市以南及辽东半岛一带。明洪武四年(1371)废。六年(1373)复置,十年(1377)又废。元至元

  • 大隋山

    在今四川彭州市西北。《方舆胜览》卷54彭州:大隋山“在堋口镇北三十五里。昔神照禅师居之。有瀑布。《张天觉记》云:西山之胜,在彭门者大隋为甲”。

  • 马兰滩

    在今甘肃兰州市东黄河南岸。《方舆纪要》卷60兰州:马兰滩“明初扩廓围兰州。别将于光自巩昌驰救, 至马兰滩, 为扩廓所袭, 兵败被执处也”。

  • 隆德府

    北宋崇宁三年 (1104) 改潞州置,治所在上党县 (今山西长治市)。辖境相当今山西长治市及襄垣、黎城、屯留、潞城、长子、壶关、平顺与河北涉县地。金改潞州。元初复改隆德府,太宗三年(1231) 复改潞

  • 大曹关

    明置,在今广西宜州市东四十五里洛东乡大曹村。《方舆纪要》卷109宜山县:大曹关“有巡司,其旁为大曹驿。《志》云:府东四十里为大曹渡,即龙山渡处”。

  • 商中宗陵

    中宗指商代第九王太戊。其陵在今河南内黄县西南亳城集东二里的刘次范村东头。《清一统志· 彰德府》: 殷中宗陵 “在内黄县西南二十五里。高一丈五六尺。宋开宝间竖碑。梁周翰撰文”。

  • 北义阳郡

    南齐改义阳郡置,为司州治。治所在平阳县(今河南信阳市)。北魏正始元年(504)改为义阳郡,为郢州治。梁为司州治。东魏武定七年(549)改为义阳郡。

  • 五溪山

    ①在今安徽黟县西北。《清一统志·池州府一》:五溪山“在石埭县西南一百二十里。上有五溪,合流而下。土地肥美,中产巨木”。②在今安徽青阳县西三十里五溪桥,西接贵池市界。《方舆纪要》卷27青阳县:五溪山在“

  • 细甸

    即今云南昌宁县西南八十四里湾甸傣族乡。明景泰 《云南志》 卷6: 湾甸州 “蛮名细甸,元时属镇康路”。《方舆纪要》 卷118潞江安抚司: 细甸 “在司东南。正统中,麓川酋思任发叛,督臣王骥言江北细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