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同县

大同县

①唐贞观七年(633)置,属龚州。治所在今广西平南县东北七十五里同和镇大旺圩。北宋开宝五年(972)废入平南县。

②辽重熙十七年(1048)置,为大同府治。治所即今山西大同市。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为大同路治。明洪武二年(1369)复为大同府治。民国初为雁门道治。1928年直属山西省。1949年改属察哈尔省,1952年复属山西省。1971年移治西坪镇(即今大同县)。


(1)古县名。唐贞观七年(633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东北。属龚州。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废。(2)今县名。在山西省东北部、桑干河中上游两岸。属大同市。面积1467平方千米。人口16.6万。辖3镇、7乡。县人民政府驻西坪镇。秦置平城县,治今大同市东北古城,属雁门郡。西汉为雁门郡东部都尉治。东汉建安末年废。北魏复置平城县,天兴元年(398年)拓跋珪自盛乐迁都平城,又为司州、代郡治;太和十九年(495年)改司州为恒州,治平城县;孝昌二年(526年)恒州陷废。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复置恒州,并置太平县。北周平齐,州郡并废,又于其地置恒安镇,改太平县为云中县,恒安镇属朔州云中县。隋改云中县为云内县,恒安镇属马邑郡云内县。唐武德六年(623年)复置恒州,贞观十四年(640年)改置云州及定襄县,后废;开元十八年(730年)复置云州及云中县(即今治)。辽重熙十三年(1044年)以云州为西京,升为大同府,为西京道治。大同为辽之陪都,重熙十七年析云中县置大同县,同为府治。金为西京路治。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废云中县入大同县。元至元二十五年改西京大同府为大同路,治大同县。明初改大同路为大同府,治大同县,属山西省。清因之。1912年废大同府留县,属雁北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37年分置东、西大同县。1949年并为大同县,属察哈尔省雁北专区。1952年属山西省雁北区。1954年大同、怀仁二县并称大仁县。1958年大仁县并入大同市。1960年又分置古城、怀仁、云冈三区,大同县称古城区。1965年恢复大同县,属大同市;同年再属雁北专区。1967年属雁北地区。1971年县人民政府由大同市迁至今址。1993年属大同市。地处大同盆地西部。桑干河、御河、坊城河流经境内。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农产以玉米、谷子、小麦、马铃薯、豆类、油料作物为主。矿产有煤、铁、磷、铝土、黑矾、石英、石灰石、萤石等。工业有煤炭、冶金、建材、机械、化工等。大秦、京包铁路、109国道、大浑公路经过县境。名胜古迹有马铺山、碧霞宫、肖家窑汉墓群、吉家庄新石器时代遗址、大同火山群等。


猜你喜欢

  • 中川州

    唐天宝前置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东北境。北宋属雅州。后废。唐羁縻州。在今四川省天全县、康定县一带。后废。

  • 陇川宣抚司

    明正统十一年(1446)置,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在陇把(今云南陇川县西南二十八里陇把镇)。辖境约当今云南陇川县,瑞丽市、畹町市及缅甸部分地区。清代属腾越厅,迁治今陇川县治城子镇。1917年改设陇川行政区

  • 储秀宫

    在北京故宫西六宫内东北侧,与翊坤宫、体和殿组成一个院落。明永乐十八年 (1420) 建。清顺治十二年 (1655) 重修。为明清两代后妃居住之所。清慈禧入宫被封兰贵人,生同治皇帝于此。慈禧五十寿辰时在

  • 黑松林山

    在今甘肃古浪县东。《清一统志·凉州府一》: 黑松林山 “在古浪县东四十五里。上多松”。

  • 宝香亭

    在今湖北省钟祥市市内。《舆地纪胜》卷84郢州: 宝香亭 “在龙兴寺北”。唐皮日休为记。

  • 阿井

    在古东阿县城(今山东阳谷县东北阿城镇)。井水清冽甘美,用以煮胶,称为“阿胶”。《水经·河水注》:“大城北门内西侧皋上有大井,其巨若轮,深六七丈,岁尝煮胶以贡天府,本草所谓阿胶也,故世俗有阿井之名。”《

  • 王范镇

    即今河南洛宁县西王范回族镇。民国《洛宁县志》卷1:“王范镇,在城西五里。”民国时繁盛过于县城。

  • 望星关

    即今四川茂县西南四十五里七星关。《新唐书·南诏传》: 西川节度使高骈 “戍望星、清溪等关”。

  • 氾乡

    在今山东即墨市东南八里。《汉书·何武传》:何武“封氾乡侯,食邑千户。氾乡在琅邪不其”。清光绪《山东通志》卷37谓汎乡城“今俗曰粥熟城”。

  • 徐渠州

    唐天宝前置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宝兴县境。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