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帽山

大帽山

①即今江西寻乌县东南大望山。《方舆纪要》卷88赣州府长宁县:大帽山在“县南二百里,与广东程乡、平远、和平、兴宁、龙川等县接壤。山绵亘数百里。中有老虎隘,林木深阻,鸟道三十里,群盗窟其间,多历年所。《志》云,大帽山界江西及闽广三省之交。正德中,贼徒聚此,攻掠州县,督臣周南分江西兵从安远入,广东兵从程乡入,福建兵从武平入。悉平之。嘉靖末,程乡人叶芳等复聚啸其中,至万历初,始克歼其党”。

②一名大帽山峰。即今福建闽清县南与永泰县交界之大帽山。明王应山《闽都记》卷29闽清县:大帽仙峰“在县西十一都,接永福界。峰之巅相传有鼓声,或月一鸣,或岁一鸣”。《方舆纪要》卷96福州府闽清县:大帽山“在县西南四十五里,接永福县界。一名大帽仙峰”。

③一作戴帽山。即今福建漳浦县东北五十里玳瑁山。《方舆纪要》卷99漳浦县:大帽山“山大而峻,四面林木蓊郁,顶有黄茅,形若戴帽,一名戴帽山。岩石泉壑,种种奇胜”。

④在今福建德化县北。《方舆纪要》卷99泉州府德化县:大帽山“在县北七十里。脉自九仙山来,绵亘数十里,卓起大峰,状若大帽”,故名。

⑤即今福建东山县西南大帽山。《方舆纪要》卷99诏安县:大帽山“在县东。负海最奇耸。宋末,丞相陆秀夫、陈宜中,扶帝昺泊舟于此”。

⑥即古灵山。在今福建闽侯县东南。《清一统志·福州府一》:古灵山“在侯官县西南七十里,瓜山之西。一名大帽山,又名蓆帽山”。

⑦即今福建惠安县西北玳瑁山。《方舆纪要》卷99惠安县:大帽山“在县西北四十里。屹立千仞,雄峭盘郁,绝顶广百余丈。有泉泓然”。

⑧即今香港九龙北大帽山。《清一统志·广州府》:大帽山“在新安县东南二十里。脉自梧桐山来,延袤百里,旁附群山, 皆其分支”。


(1)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新界中南部、荃湾北侧。形似大帽而得名。海拔957米,是全港第一高峰。因山高多雾,又称大雾山。在大帽山区内,有蝴蝶地、相思林带、石塔、妙高台、瞭望台、无线电台、猴岩顶、西方山等景观和设施。山路有多条,公路有两条可以登山。(2)即“大望山”。


猜你喜欢

  • ①春秋、战国时国名。在今河北蔚县东北代王城。《史记·赵世家》:“简子乃告诸子曰:吾藏宝符于常山上,先得者赏。诸子驰之常山上,求无所得。毋卹还,曰:已得符矣。简子曰:奏之。毋卹曰:从常山上临代,代可取也

  • 苏堤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中。本名苏公堤,宋《淳祐临安志》卷10:“元祐中,苏公轼既开湖内,积葑草为堤。”故名。简称苏堤。“苏堤春晓”为西湖十景之一。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上。北宋苏轼于元祐四年(1089年)任杭

  • 告成镇

    即今河南登封市东南二十四里告成镇。唐曾置告成县于此。在河南省登封市东南部。面积87平方千米。人口5.8万。镇人民政府驻告成,人口 4550。武周万岁登封元年(696年),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取“大功告

  • 大台

    ①即今北京市门头沟区西北大台街道办事处。平绥铁路(今京包路)有大台支线经此。②在今河南沁阳市东。《方舆纪要》卷49怀庆府河内县:大台“在府城东。光武遣王梁击赤眉于此”。

  • 殊亭

    唐建。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唐元结有《殊亭记》。取其才殊、政殊、迹殊、为亭又殊,因名。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唐元结有《殊亭记》。

  • 俱战提

    一作俱振提。唐安西都护府属地。在今塔吉克斯坦列宁纳巴德州 (苦盏) 附近。又作俱振提。在今塔吉克斯坦苦盏附近。唐时地属安西都护府。

  • 崤底关

    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北。旧属永宁县。明、清置巡司于此。

  • 如昔镇

    亦作如昔砦。北宋置,属安远县。在今广西防城港市西南那梭乡。《宋史·交阯传》:“交州潮阳民卜文勇等杀人并家亡命至如昔镇,镇令黄令德等匿之。”即此。明洪武中于此置巡司。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东北那梭。北

  • 蓥华山

    古名大蓬山。在今四川什邡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67什邡县: 大蓬山,“ 《志》 云: 山高逾百里,六月积雪不消,或谓之蓥华山”。自然景观壮丽,为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又称大蓬山。在四川省什邡市西北。明天

  • 麻城

    在今安徽砀山县东北二十五里麻城。《魏书·地形志》 砀郡安阳县: “孝昌二年置,治麻城。”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