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源镇

大源镇

即今浙江富阳市东南大源镇。清光绪《富阳县志》卷2:大源镇“由大船埠南行至此,距城十四里”。


(1)在浙江省富阳市东部。面积104平方千米。人口3.6万。镇人民政府驻大源,人口5000。大源溪流经,故名。民国时置镇,1950年为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85年复置镇。产稻、毛竹。有造纸、皮革、五金、机械、建材等厂。造纸历史悠久,有1700余年。公路通市区。有东经120°与北纬30°交点的经纬线标志塔。西南旁有周恩来视察大源纪念碑。(2)在浙江省缙云县东部,邻仙居县。面积88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大源,人口1130。因村前永安溪溪流宽阔,故名。1949年设大源乡,1956年与小章乡合并称章源乡,1958年后改公社。1984年复设乡。1992年与新化、岭后乡合置大源镇。永安溪流经。产茶叶、蚕茧、枣、柿子。有萤石矿。公路通县城。(3)在江西省万年县东部、安殷水(大源)上游。面积87平方千米。人口1.8万。镇人民政府驻槐家,人口 3100。以境内大源村得名。1949年属第二区。1958年设大源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改设镇。2001年盘岭乡并入。主产稻、棉,盛产板栗、油茶。富石灰石、白云石、镁、花岗石等矿。有石灰、塑料制品、水泥、水泥袋、采石等厂(场)。有矿山铁路支线接皖赣铁路,珠盘公路经此。古迹有大源仙人洞和吊桶环洞两处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古文化遗址。(4)在广东省乐昌市中部、武江上游。面积282平方千米。人口9420。镇人民政府驻大源水,人口710。因大源水(也称水源河)水量大且稳定,故名。1950年属乐昌县四区,1953年改属五区。1957年分设大源乡,1958年并入红旗公社,1960年属九峰公社。1961年析置大源公社,1983年改区,1987年建乡,1994年设镇。处瑶山东麓,地势陡峻。乐昌市重点林业区,盛产杉、松、松脂、白毛茶、冬菇、木耳等。主产稻,并产苎麻、花生、大豆、柑橘、猕猴桃等。有农具厂、水电站等企业。京广铁路经此设岐门站。有公路接坪新公路。九泷十八滩是游览地。


猜你喜欢

  • 延贡砦

    唐置,属安仁县。在今四川大邑县东南二十里。《资治通鉴》:唐中和二年(882),高仁厚讨邛州阡能,至双流县西,得降者,悉抚谕书其背为“归顺”字,“至延贡可归”。即此。

  • 碧溪寨

    南宋绍兴二十年 (1150) 置,属永春县。在今福建永春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99永春县 “南峰寨” 条: “相近有占仔、碧溪等寨。《志》 云: 碧溪寨,宋绍兴二十年州将陈敏讨捕山寇,以其地控漳、泉

  • 芦潭镇

    即今江西永修县东北芦潭。明初置巡司于此。后废。古镇名。又名芦潭市。在今江西省永修县东。明于此置巡检司。

  • 平迟安德等处长官司

    元置,属顺元路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州黔西县南。后废。元置,治今贵州省黔西县南。属八番顺元宣慰司。后废。

  • 岳山郡

    西魏置,为岳州治。治所在孝昌县 (今湖北孝昌县北)。隋初废。西魏置,治今湖北省孝感市北。属岳州。辖境约当今湖北省孝感市一带。北周废。

  • 凤丘山

    在今福建福州市东五里。《清一统志·福州府一》 引《福州府志》:“宋初彭耟修真于此。耟号鹤林,朱子尝书‘凤丘鹤林’四大字,刻于岩壁。”

  • 凉泽

    古名猪野泽、休屠泽。在今甘肃民勤县东北北山乡南一带。《晋书·秃发利鹿孤载记》: 东晋元兴初,秃发傉檀攻后凉,“至昌松而 (沮渠) 蒙逊已退,傉檀徙凉泽、段冢五百余家而归”。

  • 台领山

    即今广东南雄与江西大庾二县间之大庾岭。《续汉书·郡国志》:豫章郡南野县“有台领山”。

  • 桃花源

    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三十里桃源山。相传即晋陶潜所记桃花源。在湖南省桃源县城西南15千米水溪附近。面临沅水,背倚群山,苍松翠竹,风景优美。相传因东晋诗人陶潜所写的《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而得名。自唐代开

  • 卢沟桥

    一作芦沟桥。在今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上。永定河旧名卢沟河,桥以河得名。辽代为木桥或浮桥,《宣和乙巳奉行使程录》:“卢沟河水极湍激,每候水浅深,置小桥以渡,岁以为常。近年于此河两岸造浮梁。”金改建石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