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通镇

大通镇

①北宋置,属铜陵县。即今安徽铜陵县西南二十里大通镇。明、清置巡司于此。

②北宋置,属新建县。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元改名乌山铺。

③北宋置,属南海县。在今广东广州市西南珠江南岸。


(1)古镇名。(1)在今江西省新建县西。元改名乌山浦。(2)在今广东省广州市西南珠江南岸。北宋属南海县。(2)今镇名。(1)在安徽省天长市西北部。面积93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大通,人口1530。原以蒋姓始居,名蒋家集,后因交通来往方便,取“四通八达”之意,改为今名。为市境古镇,1959年改为大通公社,1983年改为大通乡,1989年复为大通镇。1992年便益、坝田乡并入,1993年便益乡析出。主产稻、小麦、油菜籽等。有水泥预制件、羊毛衫、玻璃仪器、鞋楦头等厂。有公路西通平安接205国道。(2)在安徽省铜陵县西南部、青通河入长江口。面积12平方千米。人口1.2万。镇人民政府驻大通。人口 8000。因水陆交通四通八达而得名。1952年置大通镇,1958年改公社,1968年复置镇。产棉花、稻、油菜籽、蔬菜。有纺织、酱品、酿造、食品等厂。和悦洲夹江处建有白鳍豚养护场。为沿江古镇,铜陵、青阳、贵池三县(区)间农、副、水产品集散地。有公路接繁木公路,设长航及内河客货运码头。(3)在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西部。面积22平方千米。人口1.1万。镇人民政府驻大通,人口1300。镇以驻地名,明初兴场。清末以地当南充—蓬溪大道得名。1949年设大通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88年置镇。1992年龙池、天星二乡并入。1993年改属嘉陵区。1994年天星乡划出。产油菜籽、花生、柑橘、蚕茧。有农机、粮油加工、铸铁、机械、服装等厂。有公路通川鄂公路。


猜你喜欢

  • 胶水

    亦称胶河。即今山东东部胶莱河。源出山东胶南市西铁橛山,北流经高密、平度,至昌邑县东北入海。《梁书·武帝纪中》: “辅国将军刘思效破魏青州刺史元系于胶水。”即此。古水名。即今山东省境内胶河。源出今招远市

  • 谦恭镇

    北宋置,属确山县。在今河南确山县境。

  • 浙江承宣布政使司

    明洪武九年 (1376) 改浙江等处行中书省置,治所在杭州府 (今浙江杭州市)。洪武十四年 (1381),嘉兴、湖州二府自直隶来属,辖境遂当今除嵊泗县以外的浙江全省。清初改为浙江省。

  • 熙河兰岷路

    亦作熙河路。北宋元祐间改熙河兰会路置,治所在熙州 (今甘肃临洮县)。元符间复为熙河兰会路。

  • 雅山

    在今浙江平湖市东南二十六里瓦山乡。《方舆纪要》 卷91平湖县: 雅山 “或讹为瓦山”。明嘉靖三十五年 (1556),追败倭寇于此。古山名。俗称瓦山、惹山。在今浙江省平湖市东南。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

  • 黄土岸桥

    在今江苏武进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25常州府武进县: 黄土岸桥 “在府西南八十里,西蠡河支流西出处。其地南通溧阳市,西接金坛。元置黄土巡司,寻又建桥于此,亦控守处也”。

  • 东山墟

    ①即今广东开平市西南东山镇,东近台山市。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开平县南有东山墟。②即今广东湛江市东南东海岛上之东山镇。清雍正十一年(1733)置巡司于此。嘉庆十五年(1810)移雷州右营守备驻此。在

  • 马场垣遗址

    在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南,北濒湟水。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面积三万多平方米。遗址四周断崖上暴露的文化层堆积和窖穴遗迹十分丰富,包含有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齐家文化、辛店文化等几个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

  • 龙湖墟

    即今广东潮安县北龙湖镇。清光绪《潮州府志》卷14:海阳县“墟市”有龙湖墟。

  • 越嶲营

    清置,属建昌镇。在越嶲厅 (今四川越西县)。设参将驻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