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宝应县

宝应县

唐上元三年 (762) 改安宜县置,属楚州。治所即今江苏宝应县。《旧唐书·地理志》 载: “肃宗上元三年建已月,于此县得定国宝十三枚,因改元宝应,仍改安宜为宝应。” 南宋宝庆三年 (1227) 升为宝应州,不久改宝应军。元至元十六年 (1279) 改置安宜府,二十年 (1283) 复改宝应县,属高邮府。明属扬州府高邮州。清属扬州府。民国初属江苏淮扬道。1927年直属江苏省。


在江苏省中部、京杭运河东岸。属扬州市。面积 1467.5 平方千米。人口91.9万。辖14镇、2乡。县人民政府驻安宜镇。南朝齐置安宜县,治今县西南。属阳平郡。以县治临近安宜溪而名。唐初迁治白田(现址)。唐上元三年(762年),因献“定国宝玉”十三枚,改年号为宝应,遂改县名安宜为宝应,治今址。《旧唐书·地理志》:“肃宗上元三年建巳月,于此县得定国宝玉十三枚,因改元宝应,仍改安宜为宝应。”南宋升宝应为州、军。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置安宜府,二十年府废仍名宝应县,属高邮府。明属高邮州。清属扬州府。1914年属淮扬道,1927年直属江苏省。1943年5月始属苏中一专署,解放战争时期属苏皖边区二专署。1948年12月以后,先后属苏北行政公署、泰州、扬州专区。1960年析白马湖、宝应湖、大汕子以西置金湖县。1983年属扬州市。地处黄淮平原,属苏北里下河碟形洼地,地势西高东低。以京杭运河为界,运西属高宝湖地区,运东属东荡圩区。有宝应湖、射阳湖、广洋湖、獐狮荡等湖荡。宝射河、大溪河、营沙河、朱马河、大三王河等流经境内。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稻、小麦、棉花、油菜籽为主,并产蚕茧。盛产水产品,特产荷藕、慈菇等,荷藕产量为全国之冠。有机械、电子、纺织、建材、食品、汽车、电机、橡胶、塑料等工业。京沪高速公路、淮江公路纵贯南北。宝建、宝金公路横穿东西。京杭运河、宝射河等航道连接淮阴、镇江、兴化、盐城、建湖等航线。名胜古迹有八宝亭、纵棹园、汉射阳故城遗址、九里—千墩汉墓群、抗倭战场遗址等。纪念地有宝应县烈士陵园、曹甸烈士陵园等。


猜你喜欢

  • 房陵县

    ①秦置,属汉中郡。治所即今湖北房县。东汉末为房陵郡治。三国魏黄初中改为新城郡治。北周保定三年 (563) 改为光迁县。唐贞观十年 (636)复为房陵县,为房州治。明洪武十年 (1377) 废入房州。②

  • 卢番静海军安抚司

    元置,属八番顺元宣慰司。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北五里。明洪武六年(1373)改置卢番长官司。元置,治今贵州省惠水县东北。属八番顺元宣慰司。明洪武六年(1373年)改为卢番长官司。

  • 姚家寨馆

    馆驿名。即会星馆。辽置,在今内蒙古翁牛特旗西北四道杖房乡赛乌苏村。《辽史·地理志》 上京临潢府引宋大中祥符九年 (1016) 薛映记:“广宁馆五十里至姚家寨馆,五十里至咸宁馆,三十里度潢水石桥。”即“

  • 大塘墟

    ①即今广东三水市北大塘镇。清光绪《广州府志》卷69墟市:三水县有“大塘墟”。②即今广西北流县西北新圩镇大塘村。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北流县图:西北有大塘墟。

  • 普宁县

    ①西魏废帝二年 (553) 改怀仁县置,为怀仁郡治。治所在今四川仁寿县东二里。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为仁寿县。②隋开皇十九年 (599) 改奉化县置,属藤州。治所即今广西容县。大业初属永平郡。唐

  • 氾光湖

    在今江苏宝应县西南氾光湖一带。明时江淮间湖漕所经。因湖面风浪湍急,于万历十三年(1585)筑堤湖东,蓄水为运道。《明史·河渠志三》:万历十三年(1585),“宝应氾光湖,诸湖中最湍险者也,广二十余里”

  • 虹梯关

    明嘉靖中置,在今山西平顺县东北二十里虹梯关村。《清一统志·潞安府一》: 虹梯关巡司“旧曰洪梯子,千峰壁立,径路峭狭,下临无底之壑,石磴盘回,望若虹霓”。

  • 碧云 (雲) 山

    在今广东新兴县东。《舆地纪胜》卷97新州: 碧云山在 “州东二十里,有宝真院”。《方舆纪要》 卷101肇庆府新兴县: 碧云山 “在县东三十里。高百仞,周六十余里。其旁相接者有岚冈山,又有通利山,皆高广

  • 贾家庄堡

    即今山西朔州东南贾庄乡。《清一统志 ·朔平府》 “东邵庄堡” 条下: 贾家庄堡 “在州东”。

  • 羊口镇

    北宋置,属汉初县。在今四川南充市南羊口。在山东省寿光市北部、小清河入海处。面积89平方千米。人口3.9万。镇人民政府驻羊口,人口2.5万。因地处爬拉沟东侧,沟南端两条小沟汇入,形似羊角,命名羊角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