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口市
即今湖北宜城市西北小河镇。当潼口河入汉江处。清同治《宜城县志》卷2:“小河口,在县北三十里。……京省通衢,商旅辐辏,今县市之一 。”
即今湖北宜城市西北小河镇。当潼口河入汉江处。清同治《宜城县志》卷2:“小河口,在县北三十里。……京省通衢,商旅辐辏,今县市之一 。”
在今广东海丰县西。《方舆纪要》 卷103海丰县: 油坑营 “在县西,近归善县界”。
又作小邾。西周封国。在今山东滕州市东六里。《春秋》: 庄公五年 (前689),“郳犁来来朝”。杜注: “东海昌虑县东北有郳城。” 孔疏: “郳之上世出于邾国。《世本》 云: ‘邾颜居邾,肥徙郳。’ 宋
即今安徽五河县北双忠庙镇。清光绪《五河县志》卷3:双忠集“在县治北二十里。大路南至县二十里,北至界碑二十里,交虹乡界”。
①即今河北海兴县西北丁村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0盐山县图:东北有丁村镇。②即今河南项城市南二十六里丁集镇。明正德中,起义军刘六、刘七等尝出没于此。即今河南省项城市南丁集镇。丁姓建村,且有集市,故名
即今河北丘县西八里贺宝乡。清乾隆《邱县志》 卷1: 西北有贺家堡村。
亦名温润峒。即今广西靖西县东南湖润镇。《宋史·蛮夷传》: 嘉祐二年 (1057),雷火洞主侬宗旦内属,“又补其子知温闷峒日新为三班奉职”。即“温润寨”。
唐贞观元年(627)置。《唐六典》卷3:关内道“东距河,西抵陇坂,南据终南之山,北边沙漠”。相当今陕西秦岭以北, 内蒙古阴山以南,宁夏贺兰山、甘肃六盘山以东地区。开元二十一年(733)分置京畿道,与关
南朝梁改晋康郡置,属益州。治所在江原县(今四川崇州市西北六十里怀远镇)。北周废。(1)南朝齐改晋原郡为晋康郡,后又改为江原郡,治江原县(今四川崇州市西北怀远镇)。属益州。辖境约当今四川省崇州市地。北周
①北魏普泰中置,属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长子县西二十七里岳阳村。北齐废。②隋开皇十年(590)改乐阳郡置,属缘州。治所在今广西横县东北附城乡古城。十八年(598)改为乐山县。③明置,属潼川州。治所在今四
东汉建安十三年 (208) 析南阳郡置,属荆州。治所在南乡县 (今河南淅川县西南丹江水库内)。西晋改顺阳郡。南齐改为从阳郡。北魏复改顺阳郡。西魏析顺阳郡置南乡郡,治所在南乡县 (今淅川县南丹江水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