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尖山

尖山

①在今河北迁安县西北五十里。今名尖山寺。《方舆纪要》卷17迁安县:尖山“群峰攒列,顶有石砦,环以二泉。其南有赤岭,有泉出焉,亦曰赤崖泉,即沙河之源也”。

②在今山西右玉县威远堡镇以西。《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五代唐同光三年(925)九月,“幸尖山射雁”。《清一统志·朔平府》:尖山“在平鲁县北威远城西四十里”。

③在今山西乡宁县东南。《方舆纪要》卷41乡宁县:尖山“在县东南二十里。以山势耸拔而名”。

④在今湖南慈利县西北。《方舆纪要》卷77九溪卫“天马山”条下:“又有尖山,山峰尖耸,绝顶有泉。”

⑤在今湖南望城县东南。《方舆胜览》卷23潭州:尖山“在长沙西。一名圭峰。谶云:‘尖山青,宰相生’”。明《寰宇通志》卷55:尖山“在长沙县西,距湘江十五里。巍然一峰,秀出天表。又名圭峰”。

⑥在今广东徐闻县北。《方舆纪要》卷104徐闻县:尖山“在县北九十里。尖耸出群山之上”。《清一统志·雷州府》:尖山“一名尖山岭。于群山之中巍然特起,其巅有小泉极清”。

⑦在今广东阳东县东南。《清一统志·肇庆府》:尖山“在阳江县南稍东十五里。峰小而锐,莲塘河流经其下”。

⑧在今甘肃华池县西北。《方舆纪要》卷57环县:尖山“在县东百里。其山高耸,因名”。

⑨古地名。即今加里曼丹岛西面海上之淡美兰群岛。一说指今菲律宾巴拉望岛上的曼塔林加占峰。元汪大渊《岛夷志略》:尖山“自有宇宙,兹山盘据于小东洋,卓然如文笔插霄汉,虽悬隔数百里,望之俨然”。


猜你喜欢

  • 莲荷山

    在今江西波阳县西。《方舆纪要》 卷85饶州府 “马迹山” 条下: “府西有莲荷山,在彭蠡湖中,望之如荷叶浮水上。”

  • 黄罗山

    在今湖南安化县南。《方舆纪要》 卷80安化县 “辰山” 条: “又黄罗山,在县 (梅城镇) 西北百二十里。四面悬崖壁立,仅有小径,可缘而上。宋元之季,民多避兵于此。”

  • 特亮江

    在今广东信宜县西。《舆地纪胜》 卷117高州: 特亮江 “在茂名县西一百里。源出宋山下”。《清一统志 · 高州府一》: 特亮江 “在信宜县西。…… 《旧志》: 东南流入窦江”。

  • 石桥铺

    ①即今四川大竹县东北八十里石桥铺镇。《清一统志·绥定府二》:石桥铺“在大竹县。本朝置县丞于此”。民国时置县佐。②即今四川重庆市西三十里沙坪坝区石桥铺。明正德《四川志》卷13重庆府巴县:西有石桥铺。乾隆

  • 玉澜浦

    在今福建晋江市北。《方舆纪要》卷99泉州府晋江县:玉澜浦在“府南四十里。汇灵源山东南诸澜之水趋于海”。

  • 如水

    又称时水。在今山东淄博市北。《汉书·地理志》 齐郡临淄:“如水西北至梁邹入泲。”《水经·淄水注》:“时水又西北径西安县故城南……又西至石洋堰,分为二水,谓之石洋口,枝津西北至梁邹入济。”此时水即《汉志

  • 珠三角

    指以珠江三角洲为基础,延伸扩大的经济协作区。根据不同的范围和性质,可分为“小珠三角”、“大珠三角”、“泛珠三角”。“小珠三角”由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江门、中山、惠州8市组成。面积4.5万平方

  • 大定戍

    唐置,属嘉诚县。在今四川松潘县北虹桥关。《元和志》卷32嘉诚县:“大定戍在县北四十里。”后废。唐置,即今松潘县北虹桥关。属松州嘉诚县(治今四川松潘县)。

  • 宜宾镇

    北宋熙宁四年 (1071) 废宜宾县置,属僰道县。在今四川宜宾县西北八十六里蕨溪镇北宣化坝。宣和元年 (1119) 改置宣化县。

  • 海界县

    唐贞观九年 (635) 置,属林州。寄治驩州之南境 (今越南义静省境)。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