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峡口

峡口

①即西陵峡口。在今湖北宜昌县西二十五里。《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孙权得荆州,以陆逊为右护军、镇西将军,陆逊 “还屯夷陵,守峡口以备蜀”。

②在今宁夏青铜峡市南黄河东。《方舆纪要》 卷62宁夏镇: “黄河,镇东南四十里,自宁夏中卫流入界,过峡口而东,至灵州所北。” 清王定安 《湘军记》 卷18: 同治九年 (1870) 正月,回民义军与清军 “战于峡口,韦占彪炮殒。金积回蜂集,扼牛头山阻 (黄) 鼎归路。雷正绾乘间突围出,峡口遂失”。


(1)山名。在河南省商城县城关镇东北、大别山支脉青山断裂处。主峰鹰嘴山,海拔350米。山体陡峭,形成两山夹峙之势,故名。谷地长1000米,宽80米,为豫东南通往皖西必经隘口。1938年日军进犯武汉途经此地,遭遇国民党二十六路军三十一师狙击,后称“峡口之战”。有抗日阵亡将士忠烈墓。(2)古地名。即西陵峡口。在今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西。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得荆州后,以陆逊为右护军、镇西将军,屯夷陵,守峡口,即此。(3)集镇名。(1)在湖北省南漳县西南部、沮河北岸。属巡检镇,为原峡口镇人民政府驻地。人口1000。因处沮河峡口,故名。襄樊市柑橘基地,有蚕茧、茶叶、龙须草、食用菌等特产。柑橘加工、酿酒业较发达。有机械、罐头、饮料,食品等厂。南烟公路经此。(2)在甘肃省山丹县城东南部、瓷窑口渠东侧。属老军乡。人口690。因处峡谷口得名。山峡石崖上刻有“锁困金川”,为河西走廊咽喉之地。四周草原辽阔,为牧业基地。特产发菜。312国道从南经过。古迹有明代过街楼及峡口城堡遗址。


猜你喜欢

  • 松口堡

    即今广东梅县东北松口镇。明置丰顺巡司于此。清设州同。光绪 《嘉应州志》 卷1: 松口堡“距城一百里。有州同、巡检驻扎衙署。有松口墟市”。

  • 和山县

    唐贞观四年 (630) 置,属南平州。治所在今四川重庆市东南。八年 (634) 属霸州,十三年(639) 废。

  • 木当蛮夷长官司

    元置,属新添葛蛮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南百四十里。明初改为木官里。

  • 陔山镇

    北宋置,属大足县。在今四川大足县东四十里。以陔山为名。《舆地纪胜》 卷161 昌州:陔山 “在大足县东四十里,接三华之秀气,屹然鼎立”。

  • 临镇

    即今陕西延安市东南临镇。1935—1937年西北革命根据地置红泉县治此。在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东南部。面积412平方千米。人口1.2万。镇人民政府驻临真,人口1780。北魏以镇临真川水得名临真,设真川县

  • 泎水

    又名柞水。即今陕西镇安县东乾祐河。《元丰九域志》 卷3: 乾祐县有泎水。《方舆纪要》 卷54镇安县: 泎水 “在县东五里。出秦岭,流入洵阳县界,合旬水入于汉江”。

  • 乐安营

    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置,属崖州。在今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南老乐城村。清置巡司于此。

  • 白沙河镇

    即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北白沙乡。《清一统志·成都府二》:白沙河镇“在灌县西北。本朝雍正七年置巡司,乾隆二十一年裁”。

  • 武冈路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升武冈军置,属湖南道宣慰司。治所在武冈县 (今湖南武冈市)。辖境相当今湖南武冈、新宁、绥宁、洞口诸市县及城步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地。明洪武元年 (1368)改为武冈府

  • 谈县

    东晋安帝时以关陇流民置,属始康郡。寄治成都 (今四川成都市)。西魏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