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崤县

崤县

①北魏太和十一年 (487) 置,属恒农郡。治所在冶垆 (今河南陕县东南约九十里)。《寰宇记》卷6硖石县: 崤县 “取崤山为名”。北周属崤郡。隋开皇初属陕州,大业初废。义宁元年 (617) 复置,属弘农郡。移治硖石坞 (今陕县东南五十二里硖石乡)。二年 (618) 废。唐武德元年 (618) 复置,属陕州。三年 (620) 移治鸭桥。八年 (625) 移治安阳城 (今陕县东南硖石村西四十里),十四年 (640) 移治硖石坞,改为硖石县。

②东魏兴和中侨置,属恒农侨郡。治所在今河南卫辉市附近。北齐废。


古县名。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析陕县东界于冶卢置,治今河南省陕县东南。属恒农郡。“取崤山为名”(《太平寰宇记》)。北周属崤郡。隋大业初废入熊耳县。义宁元年(617年)复置,治硖石坞,今陕县东南石门。其后屡有迁徙。唐贞观八年(634年)移治安阳城(今陕县东南村),属陕州。十四年又移于硖石坞,改名硖石县。


猜你喜欢

  • 犬台宫

    在汉长安城西二十八里,今陕西西安市西北。为汉上林苑中的离宫。《汉书·江充传》:“初,充召见犬台宫,自请愿以所常被服冠见上。上许之。”晋灼注引《黄图》曰:“上林有犬台宫,外有走狗观也。”

  • 高蓬镇

    即今河北定州市南高蓬镇。清道光 《定州志》 卷7市集: 高蓬镇在 “城南四十里”。在河北省定州市南部偏西。面积56.2平方千米。人口4万。镇人民政府驻北高蓬,人口4180。1953年设北高蓬乡,195

  • 小长安聚

    在今河南南阳县南六十里。《后汉书·光武纪》:王莽地皇三年(22)十一月,汉军“与王莽前队大夫甄阜、属正梁丘赐战于小长安,汉军大败”。李贤注:“《续汉书》曰:淯阳县有小长安聚,故城在今邓州南阳县南。”在

  • 图伦碛

    即突沦川。在今新疆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或说即塔里木河。《新唐书·吐谷浑传》: 贞观九年 (635),李靖军破吐谷浑,其王伏允 “走图伦碛,将托于阗”。即此。即“突沦川”。

  • 梅龟堡

    明隆庆四年 (1570) 置,属隆安县。在今广西隆安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110隆安县 “驮演寨” 条下: 梅龟堡 “在县东南五十里,有戍兵以扼梅龟岭之险”。

  • 普集

    即今山东章丘市东二十里普集镇。金置普济镇。后称普集。1984年设普集镇。

  • 胡家堡

    明置,属灵州守御千户所。在今宁夏灵武县南二十里。清王定安 《湘军记》 卷18: 同治九年(1876) 正月,“陕回自胡家堡窜秦渠,南距石家庄,就废堡修三堡”。

  • 百井

    在今山西阳曲县东北十里柏井村。《旧唐书·李自良传》:唐大历十三年(778),鲍防抵御回纥入侵,“促伯瑜等逆战,遇虏于百井,伯瑜等大败而还”。即此。宋于此置百井寨。又作柏井,即今山西省阳曲县东北柏井。《

  • 博罗和硕河

    即今新疆乌恰县东北之苏约克 (恰克马河)。《清一统志 · 喀什噶尔 》: 博罗和硕河“在喀什噶尔东北,玉斯屯阿喇图什西南二十里。源出西北山中,东南流过阿喇图什而止,不通大河”。

  • 勐 (猛) 昏

    又作勐混。即今云南勐海县南三十里勐混乡。版纳勐昏、勐板为明代车里宣慰司所辖十二版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