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郡
南朝梁大同二年(536)置,治所在巴山县(今江西乐安县东北公溪镇)。陈光大二年(568)移治今江西丰城县东南二十三里。隋开皇九年(589)废。
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年)置,治巴山县(今江西崇仁县西南)。陈光大二年(568年)废。
南朝梁大同二年(536)置,治所在巴山县(今江西乐安县东北公溪镇)。陈光大二年(568)移治今江西丰城县东南二十三里。隋开皇九年(589)废。
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年)置,治巴山县(今江西崇仁县西南)。陈光大二年(568年)废。
在今安徽涡阳县东北二十六里龙山西。清光绪重修《安徽通志》卷31颍州府:龙山湖“肥水发源于此”。
本高句丽建。在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北木奇镇。《晋书·慕容皝载记》:东晋咸康七年(341),慕容皝从南道南陕伐高丽。慕容翰与高丽王剑“战于木底,大败之”。即此。唐置木底州于此。
闽江支流。在今福建省中部。上游湖头溪出大田县南,东北流至尤溪县北尤溪口入闽江。《明一统志》卷77延平府:尤溪“在尤溪县。洲多尤姓,故名”。《资治通鉴》:五代晋高祖天福七年(942),闽王曦与建州王延政
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东紫金山北高峰上。宋 《景定建康志》 卷22: 梁昭明书台“在蒋山定林寺后山北高峰上。考证: 梁昭明太子尝著书于此,今遗基尚存”。《清一统志·江宁府二》载: “昭明读书台” 故址有二
即今越南北部河宣省宣光县。《清史稿·越南》: 光绪十年 (1884),“唐景崧与刘永福、丁槐军攻宣光,力战大捷”。
在今山东郯城县。《续汉书·郡国志》 东海郡郯县注引 《博物记》: “有勇士亭,即勇士菑丘欣。”
即今湖北武昌县(纸坊镇)东十六里五里界镇。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江夏县(今武汉市武昌区)东南有五里界市。
一名那色波。即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南卡尔希。唐为安西都护府属地。
唐武德元年(618)置,属静州。治所在今四川南江县西南一百十里。 《寰宇记》卷140难江县:废大牟县“取县东三里大牟山为名”。贞观十七年(643)属巴州。永泰元年(765)属集州。北宋乾德五年(967
在今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西部杜连河南岸之新当。公元18世纪已有华侨在此贸易耕种,或以淘金沙钻石为业。清谢清高 《海录》 有专条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