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平阳

平阳

①古尧都。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南十八里金殿镇。春秋时为晋大夫羊舌氏邑。晋顷公十二年(前514)置平阳县。《史记·五帝本纪》 正义引《帝王世纪》云:“尧都平阳,于《诗》为唐国。”《汉书·地理志》河东郡平阳县注引应劭曰:“尧都也,在平河之阳。”

②春秋秦国都。在今陕西宝鸡县东三十里阳平镇附近。《史记·秦本纪》:宁公二年(前714),“徙居平阳”。即此。德公元年(前677),始徙都雍(今陕西凤翔县南)。

③春秋时鲁邑。即今山东新泰市。《春秋》:宣公八年(前601),“城平阳”,即此。西汉置东平阳县。

④春秋卫邑。在今河南滑县东南。《左传》:哀公十六年(前479)六月,“卫侯饮孔悝酒于平阳”。杜注:“东郡燕县东北有平阳亭。”

⑤即今河北阜平县东平阳镇。1943年10月,日军“扫荡”队荒井大队五百多人,以平阳为中心,对四周四五十里以内的一百多个大小村庄进行残酷“清剿”,用枪杀、火烧、刀刺、活埋等各种残忍手段,杀死群众六千余人,制造了著名的“平阳惨案”。

⑥即今广西来宾县西平阳镇。清乾隆八年(1743)置巡司于此。


(1)古邑名。(1)在今山西省临汾市西南。因在平水之阳得名。相传尧都于此。春秋时为晋羊舌氏邑。战国初为韩国都城。(2)春秋鲁邑。即今山东省新泰市。《春秋》宣公八年(前601年):“城平阳。”即此。(3)春秋鲁邑。即今山东省邹城市。《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盟于平阳。”即此。(4)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南。《左传》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卫侯饮孔悝酒于平阳。”即此。(2)春秋秦国都。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南阳平。《史记·秦本纪》:“秦宁公二年(前714年),徙居平阳……秦德公元年(前677年),徙都雍(今陕西凤翔县南)。”


猜你喜欢

  • 七圩港镇

    即今江苏泰兴市南七圩镇。七圩港由此西出通大江。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作“七圩市”。

  • 渚溪镇

    在今江西星子县南三十里,地当鄱阳湖之滨。明置巡司于此。古镇名。渚溪,又称渚矶。在今江西省星子县南鄱阳湖西岸。明时置巡检司于此。

  • 扎克骓布

    即察雅。在今西藏察雅县东。清乾隆《西域同文志》卷18:“西番(藏)语:扎克,大山峰也。雅布,檐也。地有山峰,下瞰如檐,故名。”

  • 土鼓县

    西汉置,属济南郡。治所在今山东章丘市(明水镇)东。西晋废。南朝宋复置,属济南郡。移治今山东淄博市淄川镇西南四十里古城。北齐天保七年(556)省入卫国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章丘市东北。属济南郡。

  • 琼岳宫

    在今陕西华阴市西。《新唐书·地理志》华阴县: “西十八里有琼岳宫,故隋华阴宫,显庆三年更名。” 《寰宇记》 卷29华阴县: 琼岳宫 “隋大业四年置,本名敷水宫,五年改为华阴宫,义宁二年移宫置长监,贞观

  • 碧山

    ①在今安徽黟县西北。《清一统志·徽州府一》: 碧山“在黟县西北八里。北连石盂,南面霭峰,为黟镇山。山麓有桃花流水,有泉曰灵泉”。今黟县城称碧阳镇,即以在此山之阳为名。②在今安徽泾县西南,西接青阳县界。

  • 郴州路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置,属湖广行省。治所在郴阳县 (今湖南郴州市)。辖境相当今湖南永兴县以南的耒水流域和宜章县地。明洪武初改为郴州府。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郴州置,治郴阳县(今湖南郴州市

  • 香寮山

    即今福建漳平市北,与永安市交界之紫云洞山。《清一统志·龙岩州》: 香寮山 “山极高大,上有紫云洞,可容数万人。明正统中邓茂七据此为乱。绝顶曰天台,去地千百尺。下有龙潭,石窟如釜”。古山名。今称紫云洞山

  • 符特山

    即今四川渠县东北龙骧山。《汉书·地理志》 宕渠县: “符特山在西南。” 《寰宇记》 卷138渠州: “符特山在宕渠县西南,今县则有龙骧山,盖古符特山也。”

  • 三嵎山

    在今陕西城固县西北。《寰宇记》卷133兴元府城固县:“《周地图记》云,此三嵎山上有三峰如覆鼎足。” 《舆地纪胜》卷183兴元府:三隅山“在城固县西北四十里,三峰鼎立,高耸万仞中,多灵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