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庐陵郡

庐陵郡

东汉兴平二年(195)孙策分豫章郡置,属扬州。治所在石阳县(今江西吉安市东北)。三国吴移治高昌县(今江西泰和县西北三里)。辖境相当今江西永新、峡江、乐安、石城以南地区。西晋太康中复徙治石阳县。辖境大大缩小,今江西万安、广昌以南割属南康郡。隋开皇中改置吉州,并改州治石阳县为庐陵县(今吉水县北)。大业三年(607)复为庐陵郡。唐武德五年(622)改为吉州,永淳元年(682)与州治庐陵县同徙至今吉安市。天宝元年(742)复为庐陵郡,乾元元年(758)改为吉州。


东汉兴平元年(194年)孙策分豫章郡置,治石阳县(今江西吉水县东北)。属扬州。三国吴移治高昌县(今江西泰和县西北)。辖境相当今江西省永新、峡江、永丰、石城等县以南地区。西晋太康中还旧治,南境分置南康郡,辖境缩小,仅当今江西省峡江、万安两县间赣江两岸及永丰县地。元康元年(291年)改属江州。隋开皇九年(589年)废。大业初及唐天宝、至德间,又曾改吉州为庐陵郡。


猜你喜欢

  • 特默图池

    即今内蒙古鄂托克旗东南苏米图敖包。《清一统志·鄂尔多斯》: 特默图池 “在右翼中旗南一百十里”。

  • 铎辰

    春秋赤狄地,后入晋国。在今山西长治市境。《左传》: 宣公十六年 (前593) 春,“晋士会帅师灭赤狄甲氏及留吁、铎辰”。古国名。春秋时赤狄建,在今山西省长治市东南。后为晋所灭。《左传》宣公十六年(前5

  • 石口

    即今山西交口县西南石口乡。《元史·文宗纪一》:天历元年(1328),令隰州之乌门关“穿堑垒石以为固”。光绪《永宁州志》谓之石口。

  • 象河山

    在今湖北省荆门市北。《舆地纪胜》 卷78荆门军: 象河山 “在长林县北七十里。有普安寺。有泉,是为象河”。《方舆纪要》 卷77荆门州: 象河山“上有城垒,势极险峻”。

  • 平阳乡

    在今四川三台县西北。《后汉书·臧宫传》:建武十一年(35),岑彭讨公孙述,分遣臧宫溯涪水而上,大破延岑于沈水,乘胜北进,“军至平阳乡,蜀将王元举众降”。即此。在今四川省三台县西北。《后汉书·臧宫传》:

  • 阿古河卫

    明永乐五年(1407)置,属奴儿干都司。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乌苏里江支流阿古河流域。后废。

  • 琼田延寿桥

    在今福建惠安县东。《方舆纪要》 卷99惠安县: 琼田延寿桥 “在县东五里。宋建为梁百二十九间,长二里许。自元以来增修,为县南诸溪汇流处,东出辋川入海”。

  • 晋宁镇

    金置,属平晋县。在今山西太原市南。

  • 三州口

    在今湖北襄阳县东唐白河入汉江处。《水经·沔水注》:“襄阳城东有白沙, 白沙北有三洲。”《晋书·宣帝纪》:魏正始二年(241),吴将朱然围樊城,司马懿督军往援,“吴军夜遁走,追至三洲口”。即此。在今湖北

  • 全义山

    在今广西兴安县东。《方舆纪要》卷107兴安县“龙蟠山”条下:“《志》云:县东三里有全义山,唐因以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