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水
又名浭水。即今河北遵化市、天津市蓟县境之州河、 河。 《水经· 鲍丘水注》: 庚水 “出右北平徐无县北塞中,而南流,历徐无山,……其水又径徐无县故城东。……庚水,世亦谓之柘水也,南径燕山下。庚水又南,径北平城西,而南入鲍丘水”。
又名浭水。即今河北遵化市、天津市蓟县境之州河、 河。 《水经· 鲍丘水注》: 庚水 “出右北平徐无县北塞中,而南流,历徐无山,……其水又径徐无县故城东。……庚水,世亦谓之柘水也,南径燕山下。庚水又南,径北平城西,而南入鲍丘水”。
在今江苏金坛市西北。《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 慈战败被执,“策即解缚,捉其手曰: ‘宁识神亭时邪?’”裴注: “ 《吴历》 云: 慈于神亭战败,为策所执。” 《元和志》 卷25延陵县: “古神亭,
即今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东北岩帅镇。1937年于此置沧源设治局。1938年迁治今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董镇)。1945年迁治今县东北勐省镇。1950年迁回岩帅镇。1951年改设沧源县。1952年沧源县迁治今
一作瑕丘、负夏。春秋鲁地。在今山东兖州市东北五里。《左传》:哀公七年(前488),季康子伐邾,俘邾子益归鲁,“囚诸负瑕”。杜注:“负瑕,鲁邑。高平南平阳县西北有瑕丘城。”古邑名。又称负夏。春秋鲁邑。在
西汉置,初属鄣郡。元封二年 (前109)属丹阳郡。治所在今安徽青阳县南五十里陵阳镇。三国吴移治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区西北广阳镇 (故址现已没入太平湖)。西晋属宣城郡。东晋咸康四年 (338)改名广阳县。古
又名龙岩山、灵岩山、九龙山。在今四川乐山市东北四里。《舆地纪胜》卷146嘉定府:龙泓“在龙游县之龙岩山。东坡《送张嘉州》诗:‘梦中却到龙泓口’是也”。山麓旧有龙泓寺。今西面崖石上有唐末佛教造像大小七十
元置,属顺元路军民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州贵阳市东北。明永乐元年(1403)改置水东长官司。
①隋大业初分鹑觚县置,属安定郡。治所在今甘肃灵台县东南五十里。明郭子章《郡县释名》陕西卷下:“取文王伐密作灵台之义。今县有灵台。”二年(606)废。义宁二年(618)复置。唐初属泾州,贞观元年(627
东汉章和二年(88)改淮阳国置,治所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县)。辖境相当今河南周口市及淮阳、商水、西华、太康、柘城、鹿邑等县。献帝建安初国除为陈郡。三国魏黄初六年(225)封曹植于此,复为陈国。次年(22
唐置,属荣经县。在今四川荥经县西南。《元和志》卷32荣经县:“邛来镇在县西南八十七里。”
原属土谢图汗部,清雍正九年(1731)改属赛音诺颜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巴彦洪古尔省博木博果尔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