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开封县

开封县

秦置,属砀郡。治所在今河南开封县西南四十六里古城村。西汉属河南郡。西晋属荥阳郡。北魏太平真君八年(447)废。景明初复置,属陈留郡,东魏为开封郡治。北齐属陈留郡。隋属荥阳郡。唐贞观初废,延和元年(712)复置于汴州城内(今开封市城区),与浚仪县同为汴州治。五代时梁、晋、汉、周及北宋建都于此,与浚仪县同为开封府治。金以此为汴京,贞元初改为南京。元为汴梁路治。明洪武中省入祥符县。1913年改祥符县复置, 为河南省会。1948年析城区设开封市。1949年开封县移治黄龙寺(今开封县)。


在河南省东部、黄河南岸。属开封市。面积1449平方千米。人口73.9万。辖7镇、12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春秋属郑,名启封。秦置开封县,治今开封县朱仙镇古城村。因春秋时郑庄公筑仓城于此,取“开拓封疆”之意,故名。北魏太平真君八年(447年)废县,景明元年(500年)复置。唐贞观元年(627年)废,延和元年(712年)再置开封县,治今开封市城区。明洪武元年(1368年)省开封县入祥符县。1913年改祥符县为开封县,属豫东道。1914年属开封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8年县迁治朱仙镇。1949年迁治黄龙寺,即今开封县城,属陈留专区。1955年属开封专区。1960年废入开封市,1961年又置,属开封专区。1969年属开封地区,1971年划归开封市,1977年复属开封地区。1983年又属开封市。地处沙丘平原区,惠济河、淤泥河、运粮河流贯境内。农产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特产西瓜、花生。工业有榨油、酿酒、机械、饮料、皮革加工等。陇海铁路,310、106国道及开杞、开龚公路经此。古迹有岳飞庙、清真寺、大石桥。


猜你喜欢

  • 丰掘场

    清末改丰利场置,即今江苏如东县西北四十里丰利镇。1930年改今名。

  • 蓼山

    在今河南唐河县南。《新唐书·地理志》:胡阳县 “有蓼山”。《方舆纪要》 卷51唐县 “唐子山”条下: “蓼山在县南九十里。县本古蓼国地,山因以名。”

  • 臭池

    又名臭湖、臭陂。在今湖北宜城市东楚皇城东。《水经·沔水注》: “夷水又东注于沔。昔白起攻楚,引西山谷水,即是水者也。……水溃城东北角,百姓随水流死于城东者数十万,城东皆臭,因名其陂为臭池。”

  • 南东莞郡

    东晋太宁中侨置,属南徐州。治所在莒县 (今江苏武进县东南)。南齐后省。

  • 黄冈山

    ①在今江西宜丰县西北。明 《寰宇通志》卷36瑞州府: 黄冈山 “在新昌县西八十里。山势磅礴耸秀,为新昌诸山之祖”。山东南有洞,险要异常。②在今湖南临湘市北。《方舆纪要》 卷77岳州府临湘县: “黄冈山

  • 南平集

    即今安徽濉溪县南,浍河南岸之南坪镇。《清一统志·凤阳府二》: 南平集,“嘉庆八年添设抚民同知,并设照磨驻此。十三年改为凤颍捕盗同知,照磨裁”。

  • 毛浴镇

    即今四川通江县东北毛浴乡。清嘉庆《四川通志》卷27通江县:毛浴镇“在县东二十里。国朝康熙二年设守备,又有巡查公署”。1933年川陕革命根据地在此置赤江县。

  • 齐家坪遗址

    在今甘肃广河县东南二十里齐家坪。1975年发掘,出土大量的陶、石、玉、骨等遗物及住室遗址。据测定晚于仰韶文化,为新石器时代遗址。

  • 峨嵋山

    ①一名小峨嵋山。在今河南郏县西北三十五里。《清一统志·汝州》: 小峨眉山 “相传宋苏轼在汝州见之,以其形类蜀之峨嵋,故名”。元至正中建三苏祠于山上。②亦作蛾嵋山。在今广西崇左县东。《清 一统志·太平府

  • 半月台

    在今山东单县旧城东。《清一统志·曹州府二》 称:半月台“唐少府陶沔所筑”。李白《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诗:“陶公有逸兴,不与常人俱。筑台像半月,迥向高城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