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色
即戛洒。在今云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西。清咸丰九年 (1859) 李文学领导彝族起义,曾攻占此地。
在今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西。清咸丰九年(1859年),李文学领导的彝族人民起义曾进据此地。
即戛洒。在今云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西。清咸丰九年 (1859) 李文学领导彝族起义,曾攻占此地。
在今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西。清咸丰九年(1859年),李文学领导的彝族人民起义曾进据此地。
明洪武十七年(1384)置,属四川都司。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明一统志》卷67成都府:成都后卫“在府治东三里”。后废。明洪武中置,治今四川省成都市。清初废。
即今广东封开县东南谷圩河。《方舆纪要》卷101封川县:谷墟水“在县(今封川镇)东十三里。源出麒麟山,流入西江”。
在今河南孟县南。《方舆纪要》 卷49孟县: 黄河关 “在县南,黄河北岸”。
明置,属永宁宣抚司。在今四川叙永县北。《方舆纪要》 卷73永宁宣抚司 “镇远关”条下: “梯口关在司北九十里。” 清属叙永厅。后废。
南齐置,属司州。治所在慕化县 (今河南信阳县西北)。辖境相当今河南信阳县西北部。北魏废。
①北齐置,故址在今山西永和县西南三十五里。北周宣帝改置临河县。②北宋熙宁七年(1074)废永和县为镇,属安阳县。即今河南安阳县东四十里永和乡。③即今江西吉安县东南永和镇。《方舆纪要》卷87吉安府庐陵县
周畿内邑。在今河南巩义市东北老城。《国语·周语》:周景王“田于巩”。《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前516),“晋师克巩”。《史记·周本纪》:“乃封其少子于巩,以奉王,号东周惠公。”古邑名。春秋时属周。战国
唐武德元年(618)置,治所在同谷县(今甘肃成县)。贞观元年(627)废。唐武德元年(618年)置,治同谷县(今甘肃成县)。辖境约相当今甘肃省成县一带。贞观元年(627年)废。
在今湖北崇阳县东。《清一统志·武昌府二》: 黄庭坚读书堂 “在崇阳县东金城山麓。扁曰浩然”。
即黄河上源。“玛曲”,藏语意为孔雀河或黄河。在今青海曲麻莱县东北。源出雅拉达泽山东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西南缘,东流经马涌滩,注入星宿海。旧图多误以雅砻江上游之咱曲(扎曲)为玛曲。民国汪公亮《西北地理》第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