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喀关
一作三道关。清置,即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北扎喀关。《清一统志·兴京》 “头道关”条下:“关在城西六十三里,即扎喀关。”
一作三道关。清置,即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北扎喀关。《清一统志·兴京》 “头道关”条下:“关在城西六十三里,即扎喀关。”
即今四川汶川县南岷江东岸桃关。《水经·江水注》: 都安县 “有桃关”。《元和志》 卷32汶川县: 故桃关 “在县南八十二里,远通西域,公私经过,唯此一路。关北当风穴,其一二里中,昼夜起风,飞沙扬石”。
明永乐四年 (1406) 置底马撒军民宣慰使司,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在马都八 (今缅甸莫塔马)。辖境在今缅甸萨尔温江入海口一带。正统以后废。
春秋晋地。在今山西石楼县东南。《春秋公羊传·僖公二年》: “请以屈产之乘,往必可得也。”何休注: “屈产,出名马之地。” 《春秋传说汇纂》 载,山西石楼县东南四里有屈产泉。即此。见“屈”。
即蒙古车臣汗部中左前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东方省乔巴山西,克鲁伦河北。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置,在今新疆若羌县北阿尔干。清宣统《新疆图志》卷81婼羌县:阿拉竿驿,“阿拉竿, 回语水有汊也”。
又作绛云弄山。在今云南会泽县西南。《清一统志·东川府》: 绛云露山 “在 (会泽)县西南二百里,与禄劝县接界。延亘三百里,尽于三江口。上多积雪,一名雪山。又名乌龙山。其顶有惠嫋湖。唐兴元中,异牟寻僭封
在今湖北英山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26英山县: 柳林关在 “县北四十里……旧皆为控扼之地。今废”。
清康熙四十二年 (1703) 置,属松潘镇漳腊营。在今四川南坪县西北九寨沟镇 (漳札)。后废。
在今福建上杭县北双溪。《方舆纪要》卷98汀州府上杭县:双溪岭“在县北四十里。有二小溪环绕其下,与长汀县分界”,故名。
①又名大章山、太傅山。在今江西上犹县西北。《明一统志》卷58南安府:书山“在上犹县西八十里。形如书柜。一名太傅山,出巨木美材”。《清一统志·南安府》:书山“一名太傅山。以邑人卢光稠尝居山下,后赠太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