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胥镇
在今广东广州市东南黄埔区庙头村。《元丰九域志》卷9:广州番禺县有扶胥镇。唐韩愈《南海神广利王庙碑》谓“扶胥之口”,即此。
古镇名。在今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东南珠江出海口附近。唐韩愈《南海神庙碑》:“庙在今广州治之东南,海道八十里,扶胥之口。”又诗云:“乘湖簸扶胥,近岸指一发。”
在今广东广州市东南黄埔区庙头村。《元丰九域志》卷9:广州番禺县有扶胥镇。唐韩愈《南海神广利王庙碑》谓“扶胥之口”,即此。
古镇名。在今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东南珠江出海口附近。唐韩愈《南海神庙碑》:“庙在今广州治之东南,海道八十里,扶胥之口。”又诗云:“乘湖簸扶胥,近岸指一发。”
即今吉林永吉县西北大绥河镇。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5吉林府《屯镇》:正西“四十五里大水河屯”。民国熊知白《东北县治纪要》吉林永吉县:“县属大水河,位于县市与长春道路上交叉点。”
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属叙南等处蛮夷宣抚司。治所在今四川珙县。一说在今珙县西南六十里下罗乡(老堡场)。明废。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治今四川省珙县。属叙南宣抚司。元末明玉珍改为珙州。
在今河南滑县东北。《资治通鉴》:五代晋天福二年(937),杨延光举兵魏州,其将“冯晖、孙锐引兵至六明镇”。胡三省注:“六明镇,在胡良渡北。”古镇名。又称鹿鸣镇、鹿鸣城。在今河南省滑县西南旧滑县东北。南
南齐永明五年 (487) 析平乐郡益宁县置,属宁州。治所在今云南昆明市西郊马街。辖境约当今云南昆明市西山区。隋废。
在今云南峨山彝族自治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115嶍峨县 “桂峰山” 条下: 嶍峨山 “在县东北二里”。《清一统志·临安府》: 嶍峨山 “旧县治在其阳。《县志》: 嶍山在县东,峨山在县南”。
在今云南华坪县东北五十二里。原为土官章氏衙署。清光绪十八年(1892)改流,置华荣庄经历署,属永北直隶厅。村名。在云南省华坪县北部偏东。属船房傈僳族傣族乡。人口490。元、明、清为北胜府土官章氏衙署驻
隋置,为九真郡治。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唐为爱州治。天宝初为九真郡治。后废。古县名。隋置,治今越南清化省清化。为九真郡治。唐末废。
在今广西玉林市西。《方舆纪要》 卷108郁林州: 都毫陂 “在州西三十里。其相近又有林陂、鸦桥陂……潴水溉田,多者至二三百顷”。
在今山西偏关县东南三十五里楼沟村。《方舆纪要》 卷40河曲县: 楼沟堡 “ (明) 隆庆初置,……堡密迩龙霸山,寇尝据此,偏关饷道几绝,故设此堡以遏龙霸之冲”。
在今广西荔浦县东南二十五里。明万历中筑城,设巡司戍守。后移于中峒。